孩子不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妨让孩子“自作自受”

今日,一则新闻冲上热搜,广州的李女士在店里买水果,一转头发现4岁的儿子将摊上的香蕉砍成好几截。割坏的香蕉无法售卖,她立即引导孩子给老板道歉,接着买下了全部割坏的香蕉。

妈妈表示:孩子做错事必须要为错误行为买单

我相信,实际中家长们都是尊重孩子想法的,但是我们正陷入一种困境,即当孩子做出一些恼人的事情或者有无理要求时,例如,央求父母买这买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过度迷恋上网及游戏等,我们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劝阻是那么无力?为什么我们的语重心长在孩子面前是那样的苍白?

其实,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约束,不忍心对孩子说一声“不”,这样的教育就是放弃责任的教育。

例如,有的孩子常常打断大人的谈话,提高嗓门、拽着别人的衣服插话,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如果你在家里常迁就他的这种行为,他自然不会想到,在外面应该有另一套行为规则。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保证家庭和社会的行为规则一致,拒绝孩子私下的犯规行为实际上是在帮助他掌握统一的“游戏规则”,提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

就像新闻中的妈妈,看似批评了孩子,实际上培养了孩子责任的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希望孩子能这么做。有些孩子上学忘记带课本,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家就对父母哭闹,责怪父母把他的东西乱放,他找不到了,或早上起来晚了,忘记带了……为什么不及时给他送到学校?其实,父母应该拒绝孩子这种推卸责任的要求,让他试着承受对自己不负责带来的不悦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这些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平和、理智。科学地批评和惩罚,不但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会提升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也使孩子懂得更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