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又、双双、妈妈、爸爸,他们是千万人中普普通通的那一家四口…

你有没有给你的孩子做过成长记录?照片形式的或者文字形式的。我都做过,以前没孩子之前,写过近600篇备孕记录,大宝1周岁以内也一直给大宝写成长记录,是图文结合的那种,那时候经常被推荐到新浪育儿的图文板块。

但是渐渐地,我最后放弃了,我没有坚持写下去,唯一在做的反而是拍照,摄影不断进阶,拍出了各种各样的孩子的照片,所幸也是一种记录,没有停顿的记录。


看到《又又和双双》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记录孩子的方式,是不是还要把文字这一方式捡起来。曾经陆陆续续也记了一些,但是像作者这样从2013年记到2020年,这么厚厚的一本,还是让我对成长记录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

8年的日常生活中的童言童语、点点滴滴,是父母给予孩子渴望成长的鼓励,是父母对孩子独立意志的宽容,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爱与亲情的流动,书中有幽默,有浪漫,有伤感,笑中带泪,应有尽有。

你和孩子的相处能有多少个8年,而最初那8年却最是难能可贵的。

本书作者陈小齐,她不但是英文、法文译者,还是资深童书爱好者,法国童书大师杜莱系列作品的策划、推广、出版人。因为她独特的身份,再加上是又又和双双两个孩子的妈妈,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8年的成长记录《又又和双双》。

刷存在感的“我是爸爸”

《又又和双双》这本书是妈妈写的,那幺爸爸在哪里,爸爸在序里,在那8年的时光里。这份序是书的编辑让他写的,因为他是爸爸,但是他拖了很久不知道如何下笔,以至于妈妈陈小齐都准备说算了吧。但是刷存在感的爸爸这时候突然灵感爆发开始写这本《又又和双双》的序。

这个爸爸的身份也是特殊的,他原本是编辑,以前他是写其他书的内容,第一次为他的两个儿子又又和双双写点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特别的事情。当然相比妈妈8年的记录,爸爸的这篇序并不算什么,但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如何能缺席呢?

在爸爸的笔下,作者陈小齐曾经也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孩子,可是谈恋爱、结婚,顺其自然地想到生孩子,生了一个又又不够,还要再生一个双双。看起来这两个名字都是很随意的名字,但是正是这个普通的存在,让这本书简单又意味深长。

而这个爸爸因为也有跟陪伴孩子的十年的点滴,才写得出这样的序。

对,“我是爸爸”,他也不只是刷了一个存在感。

8年很长,8年很短

8年很长,8年很短,在孩子的成长中,有许多童言童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我们作为父母就是陪伴他们经历这一切。孩子让我们作为成人重新看见孩子眼中的世界,孩子和孩子是相似的,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未来,我们也都曾是孩子。当然又又和双双是幸福的,那些看似自然而然的成长和日常,都被妈妈记录了下来。

比如第一次淋雨,妈妈说:快跑!跑进单元门的又又还不忘回头对着雨说再见。

比如牛妈妈的故事,分了一、二、三还有番外,这都是可爱的童言童语。因为又又问妈妈为什么她是他的妈妈,妈妈的回答是因为他吃谁的奶,就是谁的孩子。作者只是想灌输“有奶就是娘”的道理,结果又又说,他还有个牛妈妈。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但是也不是毫无道理。

结果更有意思的是又又想牛妈妈了,甚至还有眼泪,于是让妈妈帮他给牛妈妈写信。不知道帮着写信的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感受,大概是五味杂陈的。

可是到了羊奶片的时候,妈妈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是“羊奶片”是怎么来的了。还好又又说“她一定是拿她的牛奶片与隔壁的羊妈妈的换来的羊奶片。”这理由聪明又合理,让妈妈的这个善意的谎言没有被戳破。

像这样善意的谎言,我想作者一定还说了很多,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作为妈妈真的要绞尽脑汁想很久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解释。

这本书除了这些童言童语,还有很多小插画,从封面“又又和双双”开始就是用紫色的马克笔写得,内部的小插画也都是平时的各种涂鸦。作者真是个有心的妈妈,让我不得不叹服,也是我们作为妈妈想学习的方向。

成长记录,记一天、一个月、一年也都要容易的多,但是记录了整整八年,着实让人敬佩。所以如果我们是真心想给孩子写一份成长记录的,就写起来,拍起来,画起来,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坚持。

孩子很快就长了,我们写下的只言片语,是为他们写得,也是为我们自己的写得,因为他们的成长,也见证着我们的陪伴。

让我们和孩子天天在一起的那段时光变得更加美好,变成未来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