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约 | 共读《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作者:解靓

前几天天,视频号推来了好几条“重庆少年跳桥”,心里揪得难受,想想自己的独生女儿,我默默祈祷:希望搜救能够成功,希望孩子能生还,希望父母不要心碎。然后就又想到了本书《自驱型成长》的译者序中的一句话“一个人过不上自己想过的生活,他就会以自己决定的形式,来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这起码能证明‘我的生活还在我的掌控中’”。

当前普遍焦虑的中国父母通常关注的是某个确定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家长尽量为孩子扫平障碍,而不可避免地要去控制孩子。可是这个目标的“终点”在哪里呢?家长怎么可能代替孩子扫平一切障碍呢?家长的控制带来的怎么会是孩子更加猛烈的反抗呢?

正如书上所说,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但是心理学和脑科学告诉我们,只有“胜任力”和“控制感”能够促成孩子产生自主动机,进而在她或他所感兴趣的领域获得尽力而为所能带来的最佳表现。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是临床神经心理学家,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师,奈德·约翰逊是华盛顿特区家庭辅导企业PrepMatters的创始人,进行过无数场关于家庭和儿童辅导的演讲。他们从脑科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帮助过无数孩子,共同写成这本书,就是为了试图解决一个本质性问题: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对自己的控制感?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驱力并且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因此他们从压力感受和行为动机研究入手,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对控制感进行了探索。我本人在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是,书中的内容结合了科学基础和实践案例,也平衡了“管”和“放”的关系。

它不是一本悬浮的理论,也不是夸夸其谈的小样本案例集合。它告诉我,压力有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如何降低有毒的压力对孩子的伤害;它告诉我,家长要设置合适的干预边界,并且给出设置边界的原则和策略;它告诉我,如何逐步放开这个边界,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没办法理性地处理挑战时,家长也可以介入;它告诉我,大脑需要“停工期”,降低孩子面对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事实上也能让他们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好;它告诉我,如何“驯服技术的野兽”,降低新技术对我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执行功能的伤害。

我无法在这里一一列举,希望能跟各位共读这本书,一起体会和实践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每个章节的最后都有“今晚怎么做”,作者虽然没有告诉我们“我的孩子应该每天练多久钢琴”或者“孩子大学专业应该选生物还是美术”这些问题的具体答案,但是确实能够给我们如何开始一步步引导孩子找到心中的热爱、目标和驱动力提供了手把手的帮助。

养育孩子恐怕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我特别期望自己能像书的结尾处所写到的:成为一个楷模,让孩子带着对这种楷模的认识步入成年,作为一个成年人与人相处,并进一步感知他们自己。

而屏幕前的你,欢迎来到本次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与四元读书会共同举办的教师读书活动,我们一起成为更明智的家长,培育更有爱的孩子。

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作者:[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奈德·约翰逊

本书提供脑科学的前沿知识、行为疗法的新发现、来自数千名儿童和青少年的案例研究,以及读者立刻可以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教你如何让孩子走上自律自控自主的成功道路。父母能为孩子做的事永远是有限的,在某些时候,孩子必须自主行动。如果孩子从小没有自我驱动力,他在日后的生活中可能被压力蚕食,面临更高水平的身心健康风险。本书会给父母所需的工具,帮助你的孩子自信地生活,找到自己的道路。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