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说什么,孩子都顶嘴,咋回事?

父母说什么,孩子都顶嘴,咋回事?

我想大多数家长,在抚养、照看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孩子的“顶嘴”。

因为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始终是“强势”的一方,似乎总有理由和资格,通过责骂惩戒的方式,对孩子的言语行为进行纠正,

但那些不管家长说什么,都喜欢“顶嘴”和反驳的孩子,无时无刻都在尝试挑战父母的尊严、权威和自信的孩子,无疑会让每个父母都感到疲惫和焦虑。

那么孩子喜欢“顶嘴”,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孩子喜欢“顶嘴”,是因为父母总是“包办”。

可想而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业中做出的每一次尝试,站在身后的父母都想要抢到孩子的身前,代替他完成手中的任务,解决眼前的难题。

这样过分的干涉与代替,会在日积月累后,逐渐消磨掉孩子学习新东西、尝试新技能的好奇心。

毕竟在孩子心目中,眼前未知的世界和人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困难与挫折,而自己每次弱小无依的迈步尝试,自然没有在父母的协助和帮衬下来得轻松惬意。

所以说,想要预防和治好孩子的“顶嘴”病,第一条要义,就是父母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第二,孩子喜欢“顶嘴”,是因为父母常常“越界”。

实际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潜规则”。

当然这些或明或暗的“规则”,基本都是占据强势地位的父母制定出来的。

比如吃饭时不能看手机,如果孩子一再地抱着手机刷视频,那肯定要招致父母的迎头痛骂。

比如晚上10点睡觉,如果孩子明明写完了作业,但就是赖在电脑旁边不肯挪步,那么受到严父慈母毫不客气地指指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对于女孩子来说,可能会被父母要求,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每晚11点以前都必须回家。

那么这样的“时间规则”,一方面是禁止女生在外贪玩乱跑,一方面也是父母对女儿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悉心呵护。

可是在家庭里看上去绝对正确的“潜规则”,为什么在孩子的心目中,却会变得那么面目可憎,甚至不管家长说什么,孩子都会毫不客气地“顶嘴”呢?

主要还是因为,有些家长常常“越界”。

也就是说,明明是父母与孩子提前约定好的吃饭、睡觉和学习“规则”,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却往往是孩子循规蹈矩,家长屡教不改。

有的孩子正在专注学习,父母一时心血来潮,非要带孩子出去散步;

有的孩子时间到了躺在床上睡觉,父母却声情并茂地讲起了大道理。

还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总喜欢将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写在日记上,但有不少父母,在这个阶段偏偏和孩子“对着干”:

孩子不想让父母看的,他们非要看。

结果一来二去,孩子就不得不为自己的情感边界和情绪空间,来和父母做起了为时长久的“家庭抗争”。

在这样的状态下,不管家长说什么,孩子自然会因为情绪激动和委屈烦躁,平白无故地向家长“顶嘴”,以此来宣泄自己心里的不痛快。

第三,孩子喜欢“顶嘴”,是因为父母太在乎对错。

有些父母出于自身性格和脾气的缘由,凡事都要争个对错,哪怕是在家里。

我们知道,一个人有旺盛的求胜心是好事。

不管是在学习、考试,还是职场、生活中,“永远想要赢”的心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促使我们在逆境中卧薪尝胆,在顺境中胆大心细,帮助我们在历次挑战和考验中,战胜挫折、困难和强敌。

但是,除了在家里。

尤其是对于父母而言,如果想要在每次与孩子的争执和辩论中都想赢,那么势必需要逐字逐句地批判孩子说出的每一句话。

这样的做法,既伤感情,又伤孩子,显然是荒唐可笑的。

因为亲子之间无对错,父母只要把持住基本的教育原则,在陪伴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爱学好问,培养孩子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这就足够了。

如果你非要和孩子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从早到晚地去争执和吵闹,到最后,只会落得父母和孩子之间,淡漠了感情、隔绝了情分。

总之,家庭教育中最可怕的现象,就是有些父母天天教育孩子,不能这么做、不能这么说,自己却每时每刻都在重蹈覆辙。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不负责任和错误榜样,再加上日常言行中的“包办”、“越界”和“较真”,无疑是让自己郁闷烦躁、委屈痛苦,进而忍不住常常和父母“顶嘴”的原因。

归根到底,还是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