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爱上阅读,阅读者这个身份非常重要

当你在阅读这行文字的时候,你的大脑里正在发生着什么?

阅读的时候,你的大脑是如何运转的?

当我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为什么会对小说中虚拟世界发生的时候做出一系列情感反应?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阅读,而一些人不喜欢呢?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一样吗?

本书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时,必须先看到字母加以识别,再将那些字母组成单词,将单词组成句子,运用语法规则来理解这些句子。

我们是如何完成这一道道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认知过程的呢?作者带领我们从字母、单词、句子、段落一步步解码神秘的阅读世界。只有了解了阅读的这些心智过程,才能进一步解答为什么有些人喜欢阅读而有些人不喜欢。

精彩书摘:

心理学家用“自动”这个术语表示程序所占用的工作记忆非常少。工作记忆是一个“工作空间”,思维在这个工作空间里产生,可惜的是这个空间是有限的。同一时间段内,人只能思考一定数量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对新手来说开车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因为他们必须考虑换车道时方向盘要转动多少度,要与前车保持多大的距离,等等。然而,这些步骤一旦成为“自动”,工作记忆的部分空间就能被释放出来去做其他一些认知工作,比如和乘客交谈。

一旦“读者”成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具有经常性和可行性的活动。

未将“读者”融入自我概念的一部分的儿童不太可能将阅读作为活动选项。他们可能对阅读持中立,或较积极的态度,但不会把阅读看成他们要做的事情,正如他们不会刻意地拒绝参加文艺复兴节活动一样,因为他们从来没想过自己是否会喜欢这个活动。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大约在小学四年级时会显现。在这个时期,大部分儿童可以相当流畅地解码,而阅读理解的程度也进一步加深了。家中有阅读习惯的儿童会进行背景知识的储备,以帮助自己在更具挑战性的阅读任务中进行信息推导。这种知识,以及丰富的词汇量要花上数年的时间才能得以累积,所以在儿童学习解码的阶段,对阅读的贡献并不明显。

阅读动机的重要性会在中学时期得以显现。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时间压力增大,休闲阅读有可能被舍弃。家中有阅读习惯的儿童向来把自己视为读者,因而更有可能在生活中保持阅读习惯。因此,研究不仅为提高阅读能力提出了建议,也阐明了问题产生的时间段,还强调了应该在问题出现前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