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不光会“偷”走孩子的视力,还有“未来”,暑假更要防范

大家好,我是CiCi妈妈说育儿。

亲戚这回估计是被气疯了!周末孩子在家休息,中午一下班就风尘仆仆赶回来给孩子煮饭,结果一回家孩子就吵着要手机充电器。正在做饭的亲戚气不打一处来,几千的手机立马摔了,孩子也被重重打了一顿后跪地求饶,发誓以后不再玩手机了。

孩子爱玩电子产品,这是目前大多数家庭存在的问题。一是因为现在的电子产品普及率太高,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它的辅助;二是电子产品里有太多让孩子无法抗拒的魅力,一玩就容易上瘾。

电子产品是怎么一步步“偷”走孩子的视力的?

孩子喜欢玩电子产品,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多,特别是父母从小喜欢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的。随着孩子长大,电子产品会成为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带来的危害也就更多更深远:

①宝宝的视力发育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发育成熟,直到5-6岁时视力的水平才接近于成人。如果在此之前,你就让孩子看各种电子产品,就是在向视力发育发起挑战。

②屏幕越小,可能会宝宝视力伤害就越大。特别是当宝宝集中精力盯着屏幕时,容易造成他们视觉疲劳,影响眼睛发育。

③电子产品里的画面实在不断移动的,为了跟上速度,宝宝的眼肌就会跟着处于紧张状态。

所以CiCi妈是很不建议孩子在6岁之前让他们长时间玩手机、看iPad或看电视的。

影响宝宝眼睛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宝宝比较小的时候,对太多、太小的东西挤在一起难以分辨,很多家长看起来色彩丰富、有层次感的画面,在宝宝眼里并非如此。年龄越小的宝宝,越喜欢看色彩单一的东西,色彩太多则会影响宝宝眼睛对色彩的认知。

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可能存在危害

如果宝宝从小就经常看电子产品,特别是经常呆在家里不出门,总看电视的,会让他们一直处于安静的状态。无法有效消耗体内摄取的热量,增加肥胖的风险,可能影响身体发育

电子产品“偷”走的不仅是孩子的视力,还有“未来”

电资产对于宝宝来说应该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玩具。从小过早、经常给孩子看电子产品,影响的不仅是视力眼睛的发育,还会悄悄偷走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影响智商发展。

限制宝宝社交能力的发展

听电子产品里的人物对话和家长直接跟孩子聊天,差别是:是否存在有效互动。孩子在看电视时大脑接受到的信息属于被动信息,而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属于丰富性的互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孩子在和父母或其他小朋友的互动过程中,通过语言交流、观察学习到新东西。

减少孩子主动思考的机会

从电子产品的画面中学习到的东西,都是大脑被动接受的,不能促使大脑主动思考,降低思考的积极性。如果宝宝习惯了这种接受知识的方式,那么会影响日后进入学习期的学习能力发展,限制创作力以及想象力的发展。总体来说,就是“看多电子产品了真的可能让孩子变笨,不利于智商发育”。

导致认知混乱

很多视频类的节目,虽然也是取自于现实生活,再经过一些动画处理后,宝宝更容易理解。但是虚拟和现实还是或多或少有差别的,如果宝宝发现从电子产品里看到的内容和现实不一致,就会产生认知上的混乱。

比起禁止孩子玩电子产品,家长更应该这样做

对于宝宝多大就可以看电视、玩手机,家长没必要机械地给孩子制定标准,这样反而容易适得其反。让电子产品成为一种生活辅助工具、成为可被利用的娱乐调剂品,而不是被电子产品操控,才是家长的任务。

第一:家长做好表率

整天手机、眼睛不离手的父母,千万不要问“为啥孩子是个手机迷了”。你自己给孩子做了错误的表率(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手机很好玩、很有趣、爱不释手),怪孩子是没用的。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将来沉迷电子产品,从宝宝能和你互动那一刻开始,就要开始在孩子面前“做样子”,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多陪伴宝宝。

第二:把控观看环境。

相对而言,从对宝宝眼睛损伤最小的角度出发,如果让宝宝看电子产品,最好选择屏幕较大的电视,并且注意观看距离。通常来讲,宝宝和电子设备的距离,以屏幕对角线5倍以上最为妥当;另外,家长每天最好将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内

第三: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

父母们永远要相信一个道理:如果你愿意陪孩子玩、带他出去玩,他绝不会愿意整天呆家里玩手机、看电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绝对会让孩子更加喜欢,平时家长要多带孩子走入大自然,进行有趣的亲子活动。这样的孩子即便接触了电子产品,他们也不容易沉迷,非常有效。

CiCi妈寄语:关注CiCi妈妈说育儿,每日分享0-6岁母婴育儿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CiCi妈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有任何育儿疑问,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