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团子妈育儿原创,欢迎个人评论、分享
各地进入冬天,在一些北方地区温度降低很多,人们纷纷穿上秋裤、棉服来抵御寒冬。大人们穿得比较随意,但他们比较关心孩子的感受。
每到冬天都会引起一场小的对抗:到底是娃觉得冷,还是家长觉得冷?经常看到好多老人给孩子穿六七件衣服套在一起,孩子不得动。
家长在冬季容易误解的几件事
关于冬天怎样判断孩子冷不冷,很多家长常做错4件事,娃不舒服有苦难言。
1)摸手并不代表孩子体温
冬天时,家长总会通过摸手来判断孩子的体温。这个是不准确的,因为手一直暴露在外面,而且处于身体的末梢循环,与实际体温有差别。
尤其是孩子冬天经常接触碰凉的东西,手部温度自然会更凉。这时家长摸孩子的手会低于体温,实际上孩子并不冷。
2)打喷嚏不一定是生病
家长最怕孩子打喷嚏,老人更是听到喷嚏声就给孩子添衣服,说娃是因为吹到冷风。
实际上在身边有灰尘、或者鼻腔里有些干时,还有很多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孩子打喷嚏,只是一下喷嚏并不能证明孩子感冒。
3)老人觉得孩子冷,孩子并不冷
这里并不是批评老人不懂得照顾孩子,而是老年人跟孩子比起来,血液循环速度慢,同样的温度孩子很热老人却觉得冷。
如果以老人的温感去给孩子穿衣服,必然会造成孩子出汗,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孩子如果出汗了吹到冷风,会更容易感冒。
4)被子盖太厚
家长在冬天会给宝宝被子盖得太厚,还喜欢“压被角”,在原有的被子上再盖一层衣服或者是小被子,来给孩子加温。
其实这种方式不利于孩子睡眠,娃的被子跟家长厚度差不多就可以,盖两层睡起来不舒服,晚上会不自觉踢掉被子而着凉。
身上盖太厚的被子对孩子来说很重,大人试一下就会知道盖两层被子呼吸会觉得困难。
想知道孩子到底冷不冷,应该摸哪里?
★ 孩子的脖颈处
医学研究证明,孩子脖子后面是家长试探温度比较准确的。
家长首先要注意让自己的手是温热的,再去触碰孩子的脖颈处。如果脖颈是温热且干爽的,那么说明孩子的感受刚刚好。
如果脖子后面凉说明孩子有些冷,需要及时添衣。若已经出汗了说明宝宝现在穿得太多,或者是玩累了大量出汗,需要休息、适当减掉衣服、补充水分。
★ 摸摸小脚丫
家长只注重给孩子穿棉服、穿马甲却忘记腿部和脚部的保暖,事实上腿部保持温暖后整体都不会觉得太冷。
所以妈妈可以摸一下宝宝的脚丫,如果脚丫很凉说明宝宝已经很冷了。加强腿部保暖或者换一双厚鞋子,否则宝宝容易、并引起肠胃不适。
冬季正确的穿衣方式
冬天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基本要保证在外不冷,在室内方便脱换,家长要掌握正确的穿衣方式。
不同地区有温差,但穿衣组合方式是一样的,贴身内衣+毛衣(卫衣)+棉服(外套),特别冷的地方可以在毛衣外加个马甲,秋裤根据气温选择厚度。
衣服数量不需要太多,孩子活动起来很不方便,还容易引发“捂热综合征”。反复感冒、发烧、咳嗽等,孩子太遭罪。
团子妈心里话:
年轻父母和老人都关心孩子的身体,只是有时掌握不到正确的方式,带娃路上需要一点点摸索,发现走进误区要及时改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