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该怎么管?这位妈妈的做法,简单有用

2024年12月31日20:12:15 育儿 1778

孩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该怎么管?这位妈妈的做法,简单有用 - 天天要闻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孩子们的生活被手机屏幕占据了太多空间。

虚拟世界让孩子与现实生活脱节,若我们想要孩子主动放下手机,就必须在现实世界里为他们寻得价值感。

这份价值在苍穹浩瀚的星光里,在清晨山林间婉转的鸟鸣里,

在和家人围坐共食的温馨里,在学会一项技能油然而生的自豪里。

当现实生活的丰富与精彩足以抗衡手机的诱惑,孩子就能挣脱虚拟的束缚,拥抱真实且充满意义的生活,找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孩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该怎么管?这位妈妈的做法,简单有用 - 天天要闻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无计可施

儿子今年10岁,每周末分两次玩手机或者iPad一个小时,周内除了看作业和查学习资料基本不碰手机。

业余时间他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做手工,看书等,沉浸在各种各样的爱好里,最近他喜欢上研制黑暗料理。

如今的岁月静好,源于“允许”。

通过认真沟通我们协商出可以用手机的时间,学习查资料、看优质纪录片、电影等都可以用手机,除此之外不用,他欣然接受。

允许他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航模,我负责帮他找玩伴提前跟家长沟通;

允许他自己安排玩耍和学习的时间,因为信任他会很好地拿捏好分寸。

允许他想要尝试各种兴趣爱好,他自主选择陆续上过绘画、架子鼓、游泳、书法、编程;

后来又自主放弃,过程中我也没啥要求或目标,目前他喜欢的编程上了3年了,去年得了省赛第一。

允许他去厨房动刀、动火自己做饭;

允许他到我工作的公司;

经常和他聊天,互换彼此的各种想法,允许他参与大人的生活,因为生活即教育,体验是最有效的学习。

可之前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我和老公因为工作关系,没有办法总是陪玩。

约定玩手机的时间和时长,总会被他打破。

关掉家里的网络,他会黏在邻居家,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怎么叫都不回家。

孩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该怎么管?这位妈妈的做法,简单有用 - 天天要闻

有时半夜大人睡着后,他会去偷手机。

凌晨起夜,发现他被窝里屏幕闪烁。

孩子班里十几个都戴起了眼镜,除了焦虑视力健康、睡眠质量、颈肩健康。

跟很多家长一样,我也担心长时间沉迷手机可能会改变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

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焦虑、抑郁、成瘾等,摧毁孩子的沟通、独立、内驱力。

让孩子无法长时间专注,破坏孩子的学习力和心力。

但是,我却毫无办法,说的轻了不理,说的重了就发脾气。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情况不是特例。

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赵先生的儿子小辉今年 15 岁,正处于关键的初三阶段。

但自从迷上手机游戏后,整个人的状态急转直下。

学习成绩从班级前 10 名掉到了倒数

家长试过各种强硬手段,比如直接拔掉网线、把手机藏起来,但每次都引发更激烈的亲子冲突。

小辉会通过绝食、摔东西等极端行为来反抗。

甚至逃学跑出去网吧继续玩游戏,学习力几乎丧失殆尽。

家长无奈让孩子休学在家,小辉开始出现抑郁症状,整天睡觉,拒绝与父母交流,情绪波动极大,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

手机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但人类对手机的使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孩子不当地使用手机,会让人生逐渐走向失控。

孩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该怎么管?这位妈妈的做法,简单有用 - 天天要闻

孩子渴望,归属感和价值感

著名心理学家珍·尼尔森博士在她的《正面教育》一书指出:

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我仔细观察了儿子在手机上都干什么,发现无非是社交和娱乐这两类。

通过手机与同伴交流,融入集体,感觉被接纳。

游戏中完成挑战赢得成就感,当被伙伴认可和赞扬,感觉自己很重要。

可见,孩子不是放不下手机,而是手机背后藏着孩子更深层次的需求。

当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没有办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他们便会千方百计地去手机中寻求。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比作一棵茁壮成长的树,那么归属感就是土壤,自我价值感就是传输养分和支撑的树干。

孩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该怎么管?这位妈妈的做法,简单有用 - 天天要闻

著名的教育家、演讲者樊登老师曾分享:

自己的儿子嘟嘟在家里特别喜欢打扫卫生,他喜欢擦楼梯,常常把小区楼梯整个擦一遍为大家提供方便。

还帮家里人干活,吃饭去之前帮着包饺子。

吃完饭帮着洗碗,干什么都喜欢参与。

嘟嘟觉得手机没有什么好玩的,樊登老师完全不去管儿子的手机问题,因为嘟嘟有很多更有趣的事情要去做。

比如嘟嘟和樊老师曾用222天共读《古文观止》,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乐此不疲。

樊登老师讲: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价值的时候,就不会轻易放弃,价值观让人有自尊,有动力,有抱负。

孩子只有成长在充满爱和自由的土壤中,被信任、被认同,才会更加自信,主动探索新事物,在现实中找到价值感就不再依赖手机。

孩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该怎么管?这位妈妈的做法,简单有用 - 天天要闻

被动放下,不如主动选择

时代发展的车轮不可逆转,每一个新工具的发明都会给一代人带来极大的挑战,但是历史证明:人始终是工具的主人。

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除非他愿意改变。

父母们不妨试试这三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

1.选择友好规则:柔性的行动指南,而不是死规矩

首先和孩子聊一聊,搞清楚电子设备是用来干什么的,达成共识;

然后订立家庭公约:约定禁用手机的时间和家庭Happy Hour。

比如吃饭,做作业,读书,睡觉时,在汽车里、餐桌上、床上等不能用电子设备。

周末的家庭Happy Hour,全家可以一起看电视、看纪录片和优秀的电影,一起讨论,一起欢乐。

当家长与孩子对手机的真正用途达成共识,尊重孩子的意见,以身作则共同遵守家庭公约,孩子慢慢会变得自律。

孩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该怎么管?这位妈妈的做法,简单有用 - 天天要闻

2.选择友好关系: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与世界的关系

自儿子出生起,我们家就有意识地戒断了屏幕,将家里的电视墙换成了图书墙。

低龄儿童其实更愿意与父母互动,我们一起读书、画画、桌游、周末出游、聚会,度过了很多幸福快乐的时光。

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纠正孩子靠吼是不管用的,靠爱更管用。

孩子犯错是帮助父母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机会。父母教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知道下次怎么做,这叫作成长性思维。

一个被爱意包围,体会到幸福和快乐的孩子,怎么会把自己隔绝在灵魂的孤岛呢。

3.选择友好社会:通过兴趣找到与世界的对接入口

《少年发声》作者陈瑜采访了一位叫小米的初二女孩,她就读于一所公立学校,成绩全班前五,年级前二三十名。

她说很喜欢父母的教育方式,说:“他们画了个圈,在这个圈里,你随便跑,但是只要出了这个圈,就有问题,游戏就是在圈外了。”

爸爸教他烧饭炒菜、安全教育,每次学跆拳道回来,爸爸跟她趁热打铁一起操练。

妈妈是咨询师,开会有时让她参与速记,促使她渐渐喜欢上了心理学和哲学。

小米的认知水平很高。

尸斑鉴定,到南美洲物种多样性;

从死亡话题到教育理念等等,她都能讲出一二,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

小米的父母为她画了足够大的圈,任意她驰骋,探索未知,手机游戏对她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是在广阔的自由、平等、尊重,有爱的土壤里长出来的。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重要的;

生活是多元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们一定会主动放下手机,去拥抱更精彩的世界。


作者 | 诗漫·ZJ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九旬老人肚子大如西瓜 腹中抽出18瓶“矿泉水” - 天天要闻

九旬老人肚子大如西瓜 腹中抽出18瓶“矿泉水”

92岁高龄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奶奶,检查出腹腔内长出巨型囊肿,面对棘手病情,珠江医院妇科团队在多学科协作下打破高龄“手术禁区”,仅用28分钟成功为患者抽出9000毫升的囊肿液体,相当于18瓶500毫升矿泉水,为患者赢得生机。92岁奶奶3个月内腹部长出“西瓜”92岁的李奶奶(化名)因行走困难长期卧床,自今年2月以来,腹...
孕妇吃樱桃的“隐藏福利”,不知道就亏大了! - 天天要闻

孕妇吃樱桃的“隐藏福利”,不知道就亏大了!

怀孕后,准妈妈们在饮食上总是格外谨慎,每一口食物都关乎着自身和胎儿的健康。樱桃作为春夏季节备受欢迎的水果,因其色泽诱人、口感清甜,让不少孕妇垂涎欲滴。但也有准妈妈心存疑虑:樱桃孕妇可以吃吗?今天就为大家详细分析,帮助准妈妈们科学、放心地享受
孕中期准妈妈必看!榴梿这“水果之王”,到底能不能吃? - 天天要闻

孕中期准妈妈必看!榴梿这“水果之王”,到底能不能吃?

对于孕中期的准妈妈们来说,饮食选择直接关系到自身和胎儿的健康,每一口食物都需要谨慎考量。榴梿,有着“水果之王”的称号,以其独特的气味和浓郁的口感闻名,然而,它也因高糖分、高热量让不少准妈妈望而却步。那么,孕中期的准妈妈到底能不能吃榴梿呢?
加速战略布局!伊利金领冠全球新品香港发布,开启婴幼儿营养全球化新征程 - 天天要闻

加速战略布局!伊利金领冠全球新品香港发布,开启婴幼儿营养全球化新征程

5月20日,伊利集团在香港举办全球新品发布会,推出金领冠珍护铂金、金领冠托菲儿敏益、金领冠托菲儿敏初三款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品。发布会现场,伊利旗下婴幼儿配方奶粉第一品牌“金领冠”与香港最大的健康零售连锁品牌万宁达成战略合作,将全面进入香港200余家万宁门店及线上销售,正式登陆香港市场,标志着伊利婴幼儿营养品...
50岁后才懂得,父母适度引导的价值,超出想象 - 天天要闻

50岁后才懂得,父母适度引导的价值,超出想象

年少不懂事,老来才知其中味。岁月沉淀,我们能看清世事;人生有波折,我们更懂亲情;阅历多了,我们才体会到父母引导的意义。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适度引导,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宝贵的东西,能让我们在岁月长河里稳稳地走。50岁后才懂得,父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