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抱那些懂事的娃:从小学着懂事,却被父母认为理所当然

2023年12月04日22:33:06 育儿 1242


抱抱那些懂事的娃:从小学着懂事,却被父母认为理所当然 - 天天要闻

武志红老师有一句名言:

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到了快不惑的年纪,终于发现,武老师这句话仅仅11个字,却总结了几代人命运不济的原因。

今天我用2900多个字细细道来,阅读本文大约需要3分钟。


网上一直比较流行的两句话大家一定看到过:

中国的父母永远在等子女的感恩,

中国的子女永远在等父母的道歉。

听起来无奈又扎心!

明明是充满爱的亲子关系,为什么到头来非要等“感恩”、等“道歉”?

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以前我从没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因为我自己也置身于问题之中,虽然很苦恼却像大多数人一样边苦恼边生活。

接下来用我真实的经历来跟大家解剖一下我是怎样一步步从思想到行为发生改变的,以及这个改变又是怎样推动着我走向成长的。

都说一个母亲可以影响三代人,这话确实不假,因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要大很多,特别是母亲对女儿的影响。

如果这个影响是积极向上的,那可真是一件幸运的事,连续三代人都有可能享受到这种积极影响,并带来正面的效果,

如果相反,那将是一场灾难。

伤害一代传一代,最终就看谁命好能终止不幸的延续。

抱抱那些懂事的娃:从小学着懂事,却被父母认为理所当然 - 天天要闻

我母亲的家族是一个非常厚道、非常重情重义的家族,同时也是甘于奉献的家族,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都是“好人”的家族,他们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他们下一代各自的生活可以说都不尽如人意。

你可能想说:“谁的人生是完美的呢?”

世间万物没有一件事是完美的,但是人活一世不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吗?

我母亲的家族在教育孩子上有一个典型的共性——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

乍一听好像也没错,人就是要学会承担,以后才更有责任心。

其实错的并不是这个理,而是“从小”。

记得那时候我小学3年级,每次回家父母都没有下班,我很饿,自己壮着胆儿开火煎了两个鸡蛋,

妈妈回来我高兴地告诉她我会煎鸡蛋了,妈妈露出了赞赏的表情,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洗菜、剥葱蒜、给妈妈打下手,

后来做饭这一技能非但没有成为我带给妈妈的惊喜,反而变成了理所应当的行为,

如果我哪天没有写作业却像胎虫一样闲着,一定会受到妈妈的严厉批评。

原本以为一个小小的主动可以换来大人的心疼,结果却......

更不可思议的是,家族里其他的孩子也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学会了做家务、做饭,并且不知不觉却又似迫不得已地承袭着上一辈“奉献”的作风。

直到今天,我还时不时羡慕那些在母亲面前想怎样就怎样,随时随地回家都可以吃现成饭的女孩们。

一个人在他上学以前他的价值观是混乱的、也是模糊的,他对事物的认识都来自于周围成年人的言传身教,

更不懂什么是替父母着想、为家里承担责任,只是成年人告诉他:你要这么做、你要那样做。

如果不做就会迎来父母的批评,就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所以他们才会懵懵懂懂地按照父母的意思去行事。

而父母理所应当的认为:我养了你,你做这些是应该的;否则你就是一个我白养的废物。

很多父母会说自己小时候不到10岁就开始在家学做饭、帮家里种地、帮爸爸妈妈照顾弟弟妹妹等等,

其实,他们引以为傲的事情恰好证明了他们的“不幸”。

0-6岁是一个孩子和父母建立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期,也是最需要父母无条件去爱他们的时候,

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心智模式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比如看待事物是否积极乐观。

7-12岁(男孩是13岁)是孩子开始建立自我认识、形成价值观,并走向却成熟的关键过程,

在我父母那个年代,他们在这个年龄已经开始帮家里承担责任了,

于是,在他们本来就不太完整的心智模式之上,又强加了本不该他们这个年龄段该承担的东西,

由此,他们会在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一个深刻烙印——只有这样做才能被父母认可、被别人认可。

这一切都是当时的社会氛围不得不“教”给人们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生存。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母亲家族教育孩子的共性是“早点承担”的原因。

历史很复杂,我们不去过多的探讨,但是用现在的视角来看,过早的让一个未成年人承担过多的责任弊大于利。


抱抱那些懂事的娃:从小学着懂事,却被父母认为理所当然 - 天天要闻

在以前很多篇文章里我都不止一次的谈到有关于“爱”这件事,我们的父母因为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所以他们会把这样的教育继续延续给我们这一代,

在他们仅有的认知里,对孩子的爱就是让他学会承担、早点成熟,但是深挖一层去看本质,你会觉得很扎心,

早点成熟、早点学会承担,父母是不是就能省心?

说到底,这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父母自己呢?

没有父母会承认这一点,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让小孩适当体验劳动完全可以,能对他的思想、行为以及人生观的树立起到侧面的推动作用,

但是强加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意识,鞭策孩子去早点成熟,就是成年人在孩子成长路上制造的绊脚石。

孩子过早的认识到“生活原来这么枯燥、这么辛苦”,自己又不能宣泄压抑的不满,只好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

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己思维体系的不断成熟,他们的内心会越来越挣扎,

活着的意义似乎都是在为别人服务,而把自己却丢了。

轻者继续自己苦自己,或者陷入自卑;

重者要么影响了家庭关系、亲子关系,

要么指不定做出什么叛逆的事情来。

一个没有被真正的爱抚育过的人,内心的能量是很脆弱的,他们做一切事都是为了赢得被认可,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这样的副作用便是对下一代缺乏抱持心,缺乏共情力,自己曾经被如何要求,就有可能会怎样要求下一代。

为什么我经常说:学习心理学的人,他们的孩子是幸运的。

当我们了解人性、看清楚了人心的规律,才能明白怎样是真正的爱,怎样是裹着伤害的爱。

前两天看到“问一问”里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

为什么孩子不懂父母的用心?

也许父母本无恶意,但是好心搭错了车,当然不能到达目的地,最终落下一个父母用心良苦,子女“狼心狗肺”的结局。

抱抱那些懂事的娃:从小学着懂事,却被父母认为理所当然 - 天天要闻

婴幼儿时期需要的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及时地抚育和情感关注;

儿童时期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地关爱和抱持;

青少年时期则需要父母支持性地放手、适时地帮助,而非放养和过度管控;

成年时期需要父母远远地关注,默默地支持。

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不到这些,那就不要生孩子,

毕竟孩子是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人生,父母生他养他的意义不是“为父母所用”的。

至于感恩这件事,讨来的不是感恩,是在要回报,关于感恩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感兴趣请戳抱抱那些懂事的娃:从小学着懂事,却被父母认为理所当然 - 天天要闻

心理学,是带动我走向新人生的起点;

自媒体,是促动我不断成长的顺风车。

快一年时间,80多篇原创内容,不仅仅是一场文字流量游戏,更是撬动我发生变化的杠杆。

有人说:“人各有命,我从不和命运抗争。”

这话也对也不对!

每一个人出生都自带命运格局,但是不和命运抗争只不过是给自己不敢变、懒得变找了一个官方的理由。

既然不和命运抗争,为什么要和别人竞争?为什么要想着法的挣钱?为什么要冥思苦想地让孩子听你的呢?

还是那句话,人活一世,为的是尽量往好里活,这个“好”绝不是谁定义的标准,是每个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受。

我还是要用武志红老师的这话来结束今天的探讨:

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不理解,非洲来的 Rose和拉乌不劳动,不干活,凭什么火… - 天天要闻

不理解,非洲来的 Rose和拉乌不劳动,不干活,凭什么火…

真是越来越让人不解理,这些个贪图享乐的非洲黑人嫁给村里的老光棍,生了儿子女儿的都能火遍全网。Rose生女儿未满月就岀来直播,搞得满城风雨,整个孕期天天喊累的她弱不禁风的连饭都吃不下像个林黛玉,直播当天更是从早上8点站到晚上11点壮得跟牛似的
未羊:“命里无时莫强求”,7.5~7.10你孩子马上就要好运不断! - 天天要闻

未羊:“命里无时莫强求”,7.5~7.10你孩子马上就要好运不断!

未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瞧这,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好事儿来临前,总得有点波折。这不,咱就说说咱家的“未羊”娃,眼看着7.5到7.10这几天,好运就要像那夏日的暴雨,说来
揭秘!这三种炫耀行为暴露你的低层次 - 天天要闻

揭秘!这三种炫耀行为暴露你的低层次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总是热衷于在人前炫耀,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舞台。然而,这种过度的显摆不仅不会赢得他人的好感,反而会暴露他们的低层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秘那些低层次者常犯的三种炫耀行为。
“七月立秋,样样都收;六月立秋,样样都丢”,今年立秋时间在哪 - 天天要闻

“七月立秋,样样都收;六月立秋,样样都丢”,今年立秋时间在哪

立秋,作为中国传统节气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深刻的自然寓意。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立秋的谚语,其中“七月立秋,样样丰收;六月立秋,样样都丢”更是道出了立秋时间与农作物收成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么,今年的立秋时间究竟在何时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