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成佛后,头上紧箍圈被谁取下,为何最后又到了一人手中?

2023年11月13日11:18:14 育儿 4050

时至今日,《西游记》仍不断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在荧屏上和观众朋友们见面。毫无疑问,《西游记》是被改编最多次的四大名著,没有之一。

孙悟空成佛后,头上紧箍圈被谁取下,为何最后又到了一人手中? - 天天要闻

《西游记》为何经久不衰?无非是书中充斥着大量让人拍案叫绝的奇思妙想,加之吴承恩塑造人物又堪称一绝,让读者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好比主角孙悟空,他乃天地所生,是一个修炼奇才,仅在方寸山待了10年就学会了一身上天入地的本事。

可惜孙悟空神功初成忘了初心,最后竟挥舞金箍棒大闹天宫,终因寡不敌众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幸好500年后天灾满足,孙悟空被西天灵山拉进了取经队伍。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表现突出,一心一意辅佐唐僧西天取经,最终攻克了九九八十一难,被如来封为了斗战胜佛。孙悟空成佛后,脑门上的紧箍圈自然是不能再戴了。

一、紧箍圈

那时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他拜了唐僧为师父,打算就此虚心求教。然而孙悟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位师父竟是一个毫无法术的手无缚鸡之人。

加之唐僧的性格温柔如水,做事慢条斯理,和孙悟空火急火燎的性格脾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二人很快就爆发了冲突。

唐僧毫无法术,如何能管教得了孙悟空?而此时的孙悟空刚从五行山下出来,还相当暴戾凶残,竟敢当着唐僧的面狠狠打死了6个投降的强盗。

孙悟空成佛后,头上紧箍圈被谁取下,为何最后又到了一人手中? - 天天要闻

另一边的西天灵山也察觉到了唐僧和孙悟空极其格格不入,这个时候,观音菩萨出现了。她化身为一位慈祥的老奶奶送了唐僧一顶花帽,帽子下则藏着日后让孙悟空痛不欲生的紧箍圈儿。

果然不出观音所料,孙悟空乃花果山美猴王,一见到花帽就欢欣雀跃地戴在了头上,而紧箍圈也登时在孙悟空的脑袋上“生根发芽”。

至此,只要孙悟空不听从唐僧的管教,唐僧就会念动紧箍咒,将孙悟空疼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幸好孙悟空乃灵明石猴,他很快就适应了生存环境,不但和唐僧相处融洽,还攻克己身去除了二心。在历经了14年的风霜雪雨,孙悟空终于领着唐僧走进了雷音寺,自己也成了灵山为数不多的诸佛之一。

二、孙悟空成佛

在《西游记》的第一百回里,吴承恩清楚地写道,唐僧的几个徒弟当中,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没有成佛,唯有孙悟空被如来赞赏有加,成了名动三界的斗战胜佛,他在灵山的总排名还略胜观音菩萨一筹。

孙悟空成佛后,头上紧箍圈被谁取下,为何最后又到了一人手中? - 天天要闻

有意思的是,此时的孙悟空发现,自己虽然成了佛,但脑门上依旧顶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圈圈,这就是让孙悟空恨得咬牙切齿的紧箍圈。

受杨洁导演的86版《西游记》的影响,很多读者都以为是观音菩萨替成佛后的孙悟空取下了紧箍圈。然而根据原著的记载来看,是成了佛的唐僧替孙悟空临空摘下了紧箍圈。

书中是这么写的,孙悟空转头对唐僧说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原来此时的唐僧恢复了真灵,不仅有了往日的法术,还恢复了前身金蝉子的记忆。因此在唐僧的帮助下,孙悟空摘下了紧箍圈。

孙悟空成佛后,头上紧箍圈被谁取下,为何最后又到了一人手中? - 天天要闻

吴承恩会让唐僧取下孙悟空的紧箍圈还是含有深意的,毕竟孙悟空当初是为了听从唐僧的管教这才戴上的紧箍圈。如今唐僧和孙悟空都顺利成佛,自然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必须由唐僧亲手替孙悟空摘下紧箍圈,这也符合佛门的因果关系。

不过也有一些读者会问了,摘下来的紧箍圈真的凭空消失了?是不是就此到了唐僧的手里?

三、花落谁家?

我们知道,紧箍圈和金箍圈、禁箍圈三个圈圈都是如来佛祖的法宝。当时如来开启了佛教东进计划之后,将这三个圈圈一股脑儿交到了观音菩萨的手中,为的是让观音物色到有资质的大能者,好让他们皈依佛门,成为西天灵山的一份子。

后来观音将紧箍圈戴到了孙悟空的头上,又将另外两个圈圈套在了黑雄精和红孩儿的头上。如今时过境迁,孙悟空通过一番努力成功甩掉了“妖仙”的包袱,紧箍圈自然不能再戴了。而如来身为紧箍圈的主人,这件法宝必是重新回到了他的手中。

孙悟空成佛后,头上紧箍圈被谁取下,为何最后又到了一人手中? - 天天要闻

不过此时的佛教东进计划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来随后又将紧箍圈转交到了观音的手中,希望观音继续慧眼识人,继而打造第二个“孙悟空”。

综上,孙悟空成佛之后,他脑门上的紧箍圈是唐僧取下的。而紧箍圈最后又通过如来回到了观音菩萨的手里,好让观音继续发挥招安的特长,将其他厉害的妖仙招入麾下。

《西游记》看似是一部简单明了的神魔小说,实则暗藏了诸多隐喻。吴承恩则巧妙地借着笔下的仙佛妖魔,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 天天要闻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有些人忙碌起来,仿佛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几月都无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闲下来,便仿佛与世隔绝,可以很长时间都不踏出家门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一旦有了闲暇时光,便不喜欢出门,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宁愿一整天都待在家里。其实,他们大多属于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