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与“作而不述”

2023年07月29日14:27:13 育儿 7347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意思是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其中有“述而不作”的说法,阐述前人的学说,不加改动,就算是宣扬古典文化了,如此一来,孔子就把自己比作长寿的彭祖了。当代人对此嗤之以鼻,并不能完全理解孔子的意思,尤其是一些大学教授和大学生,要反其道而行之,“作而不述”,写一些论文,即便抄来抄去,也仍然要写,弄得废纸一大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述而不作”与“作而不述” - 天天要闻

孔子传述而不随便解释,信任并喜爱故事,本身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修订《诗》、《书》、《礼》、《乐》、《春秋》,没有根据个人喜好删削,也没有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改动一些东西,只是把前人留下来的东西阐述一遍,就算是述而不作了。孔子尊重历史,他要记载的是“信史”,所以他说“信而好古”,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看法或者根据某种思想随意改变前人留下来的东西。有人曾经质疑,孔子删定《诗经》,只留下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歌,而那些他认为的“淫”和“伤”的诗歌都被删掉了。其实,这种看法没有根据,《诗经》创作和定本的时间和孔子的生卒年不符,也就是说,孔子没有删定《诗经》,而是传播了《诗经》。对于历史,也是如此,孔子喜欢历史事件,相信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要按照原来的记述不加改动地传播。可是,后代史官们就没那么大度,而是受到了权力的胁迫,受到了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甚至只是自己不喜欢,就要做一些改动,而这种改动遗毒甚广,让后人无法看清历史的真面目。

有历史抹黑秦朝,抹黑明代和清代,还有的历史抹黑少数民主政权等等,大多带有某种思想的影响,而不是像孔子说的那种“述而不作”。史官们都带有了个人喜好,受到了某种意识形体的影响,就等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历史,很容易进入个人化的历史写作,尤其是没有亲眼所见的历史事件,史官们会根据预设的历史人物性格和历史事件的条件来推测,甚至进行个人化的揣测,进而补足细节,作出自己的判断。其实,历史并非如此简单,而是充满了很多变数。即便史官们做了个人化推测,也不一定能够还原真实的历史,反而有误导之嫌。看历史的人总是相信历史事件是真的,而真正研究历史的人却往往怀疑历史的真实性,甚至一项考古发现就可以推翻很多历史说法,也可以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大跌眼镜。

或许,孔子早就知道传播学的一些道理。不管是理论还是故事,抑或是历史事件,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传播人的影响,甚至会被随意改变。传播人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转述一遍,就会发生意义的畸变,毕竟语言具备多义性,而转述人有个人化的理解,如此一来,转述的东西就不是原原本本的东西的了,不带有原汁原味的色彩了。经过多个人转述,就会发生意义的根本畸变,甚至出现了任意改编的集体创作。很多文学作品在口耳相传阶段都经过集体创作,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实只是人们任意改编的结果,逐渐稳定下来,却并不一定是原原本本的东西了。有鉴于此,孔子要“述而不作”,传播原汁原味的古典文化,而不是私自改编。

“述而不作”与“作而不述” - 天天要闻

他的态度是严谨的,起码最大限度地保证古典文化的本来面貌。只是,发展到现在,很多古典文化都被改编了。很多文人早就忘掉了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转而“作而不述”,专注于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解读,却往往失之偏颇,胡乱解释一通。学术明星、学术超女层出不穷,论文写了很多,书本出了一本又一本,简直汗牛充栋,却失去了古典文化的本来面貌,成了传播伪古典文化的活教材。不但如此,而且大学教授和大学生也在制造很多自以为有独特发现的“学术垃圾”,写了很多论文,有的还能在某些期刊上发表,却没有什么创建,也没有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还不如不写。可是,大学评价体系要论文,以论文为主要评价手段。于是,不论是大学教授还是大学生都要专注于写论文,在古典文化中寻找可以任意发挥的蛛丝马迹,在实验室搞一些个人的“独创发明”,却违背了“述而不作”的信条。

当然,搞创新是可以的,科学实验也是可以研究的,但对于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定要谨慎,不仅要“述而不作”,力求保持原汁原味,而且还要去伪存真,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不能受到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也不能受到权力和资本的影响,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就变得非常困难。君不见,学者专家如过江之鲫,纷纷粉墨登场,为权贵们站台,洗地,还要兜售一些新书,甚至要做广告代言,已经斯文扫地,也就没办法“述而不作”了,只能说是“作而不述”而歪曲原意的典型。

在讲究创新的年代,要做到“述而不作”很难,只是“作而不述”,却有些曲解原意的意思,人们大可不必看这样的文章,直接看原著比什么都好。或许,“作而不述”已经成了人们的习惯,也就没必要担心孔子“述而不作”的潜台词了。难怪伪专家、伪学者那么多,原来文化根源出了问题!

“述而不作”与“作而不述” - 天天要闻

成中英在《世纪之交的抉择————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一书中指出:“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这就表明他对历史根源性具有相当的自觉。他的创造是继承传统的创造,发表了更上一层楼的价值诠释,因此也表现了更高层次的人性自觉。这也是他后来能够发生巨大影响的原因所在。”或许,这就是孔子“述而不作”的意义所在。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黄山3天捡了18个孩子 - 天天要闻

黄山3天捡了18个孩子

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五一假期,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到黄山旅游,旅途中有孩子和家长走散。景区工作人员介绍,5月1日至3日下午4时,黄山景区一共帮着父母们找到18个孩子。5月3日下午3时许,在黄山观石亭附近,一位来自南京的妈妈向景区工作人员求助,称十岁的儿子走散了。工作人员找这位妈妈要了孩子的照片,然后发在工作群中。最...
10万+播放的视频告诉你:最爱我们的人,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 天天要闻

10万+播放的视频告诉你:最爱我们的人,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本文1739字,阅读约需4分钟。刷到一个小视频,看完后,脸上虽挂着笑,眼睛却湿润了。“喂,妈,生活费不够了,再给我转1000块钱呗。”“你谁啊?”“妈,我声音你都听不出来了。我是你闺女肉肉。”“现在诈骗电话太多了。”“我手机号码你认不出来吗
大同一商场五一假期邀家长孩子“挖煤”,挖出的煤块可免费带走 - 天天要闻

大同一商场五一假期邀家长孩子“挖煤”,挖出的煤块可免费带走

极目新闻记者 王鹏五一假期期间,有网友发视频在山西大同一商场体验挖煤活动,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很多孩子头戴安全帽,手拿锤子和铲子,化身小矿工不停敲击着煤炭。小朋友化身“矿工”敲煤大同一商场“挖煤”活动大同一商场“挖煤”活动5月3日,记者采访了该活动的负责人马女士。马女士称,活动时间是从5月1日到5日,顾客可...
2岁半小孩童的养胃早餐,长高长个,又是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 天天要闻

2岁半小孩童的养胃早餐,长高长个,又是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哈咯,姐妹们,你们好呀?平时你家的宝宝爱不爱吃饭?我悄悄告诉你们哈,我家二宝真的在这方面让人非常非常非常省心的,饭饭自己吃,而且每次都光盘!他从来不用我喂他,去了商场,也顶多拿个牛奶,其他零食他一概看不上!没有吃零食的习惯就是好。
《小巷人家》番外144:庄超英大转变,发现黄玲的美 - 天天要闻

《小巷人家》番外144:庄超英大转变,发现黄玲的美

大年初三本想是好好休息一下,能早点睡觉的,可是去拍全家福就弄到很晚,鹏飞又去安排了吃饭,这一天便是过的更有意义了,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四个小家伙在车里的时候就已经睡着了,黄玲她们到家已经快11点了,大家把孩子抱回屋里,简单洗漱一
孩子的缺点,就是孩子最大的优势! - 天天要闻

孩子的缺点,就是孩子最大的优势!

每当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父母总是又担心又焦虑,其实每一个“缺点”背后,都有一个潜力和优点! 1️⃣对于不听话有主见的孩子 我们可以告诉自己 在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时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