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动物园摔打孔雀:生命教育不容忽视

2023年01月29日19:27:12 育儿 9173

熊孩子在动物园摔打孔雀:生命教育不容忽视 - 天天要闻

□李力(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1月28日,江苏无锡一男童闯进动物园孔雀活动区追赶并摔打孔雀,此事引发关注。网传视频画面显示,一男童突然冲进动物园内的孔雀活动区,抓住一只孔雀尾部将其举起,并多次往地上摔打,一旁的游客尝试呼喊制止未果。29日,该动物园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工作人员当场已将其制止,并对男童与其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1月29日《南方都市报》)

在动物园中,孔雀因为光鲜亮丽的尾羽经常吸引人们的目光。动物园选择免费开放景区,本意是想让游客能够近距离看到动物,感受亲近自然。但此次事件中小孩对孔雀的猛扯摔打粗暴行为,令人十分愤怒,伤害了孔雀岂能一走了之?

实际上,发生在动物园里的拔孔雀羽毛这一行为,只是不文明观园现象的一个缩影。因为缺乏对动物的爱护之心,一些人在观看动物园时经常表现出不文明的一面:敲打恐吓、拔毛掐肉、大喊大叫、随意投喂……这些恶意行为屡禁不止,也警醒着人们:高质量的生命教育应被提上日程了。

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愿意走进动物园去观看动物、亲近自然。但是,在观看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真正去保护动物。动物与人类一起造就了现如今生物链的丰富多样性。但我们在观赏动物时,常常容易忽视动物和人类是同等重要的,在一些人眼中,玻璃里面的只是“玩物”,不是动物。

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动物园里有游客想偷偷伸手去摸动物,无论是凶猛的狮子老虎,还是温驯的麋鹿孔雀,甚至会有人以摸到了动物为豪。在没有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允许下,这样的行为容易对动物造成伤害,与此同时,动物也有可能因过激反应而反过来伤害人类。我们既然要爱护动物,保护生命,就应该记住观赏动物时“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同时,此次事件中熊孩子伤害动物行为的背后,反映的是相关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也说明生命教育更要从小抓起。小孩对孔雀的粗暴行为,折射出了小孩内心的黑暗一面,他无视孔雀的挣扎,只想玩弄蹂躏孔雀,这是对生命的践踏。而家长对小孩的行为非但没有及时批评教育,没有正视对小孩的生命教育,反而是放任不管不顾,在工作人员驱赶后才阻止。若长此以往对孩子肆意纵容,今日受伤的可能是一只孔雀,等小孩长大后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其它的危害。“他还小”绝不能成为小孩逃脱责任的借口,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对小孩的溺爱只会成为一把悬梁之剑,终有一天会害了他。

万物皆有灵,我们应该要对生命敬畏。这次事件足够让人警醒,孔雀虽然不是人类,但是也经不起摔打折腾,任何生命都是平等存在的,喜爱动物不能成为伤害的理由,约束我们的行为才能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命,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教育实践的真实体现。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恳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门好运来 - 天天要闻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恳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门好运来

农历三月初九在民间传统中是一个充满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和生活经验,总结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习俗,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习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学,值得现代人细细品味并实践。
《四季轮回里的思念》 - 天天要闻

《四季轮回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缕光悄然穿透薄雾,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径。路边的花草挂着晶莹露珠,仿佛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忆之上。曾几何时,也是在这样的清晨,身旁有你温暖相伴,如今却只剩我形单影只。我徘徊了一个又一个晨曦,期盼着转角处能突然出现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 天天要闻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有些人忙碌起来,仿佛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几月都无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闲下来,便仿佛与世隔绝,可以很长时间都不踏出家门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一旦有了闲暇时光,便不喜欢出门,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宁愿一整天都待在家里。其实,他们大多属于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