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贵吗?”你的错误回答,可能会把娃培养成潜在的穷人

2022年10月13日23:43:07 育儿 1724

“金钱观”这个概念大家应该都听过,但很多父母并没有把它当回事。

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曾提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金钱观,这样才能让小孩在未来的人生中自立起来,坦然面对生活。

让孩子明白钱的概念,正确地对待金钱,这是父母应该尽早完成的事情。

“妈妈,这个贵吗?”你的错误回答,可能会把娃培养成潜在的穷人 - 天天要闻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妈妈,这个贵吗?”你的回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这个假期,全家人一起出门游玩,在路过一家纪念品店的时候,一个小女孩眼巴巴地看着橱窗里的汉服,店员见此,热情地让小女孩上身试试。

结果女孩穿上后的效果惊艳,问妈妈能不能买下它。

妈妈一问价格,明显有些超出预期,女孩看着妈妈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妈妈,这个会不会太贵?”

或许是碍于面子,她并没有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选择把孩子叫到一边去,“这件衣服能抵我们家大半个月的生活费了,你和弟弟上学都要花钱,爸爸平时一个人赚钱那么辛苦,这件衣服……”

“妈妈,这个贵吗?”你的错误回答,可能会把娃培养成潜在的穷人 - 天天要闻

听到这里,女孩已经明白了妈妈的意思,她只好把衣服脱下来,失望地拉着妈妈的手走出店门。

目睹全程的我,心里顿时挺不是滋味。

想起自己年幼时,家庭条件也不算太好,母亲每次都要拿“爸妈赚钱辛苦,家里实在没钱了,你得省着点花”来教导我们,结果就导致我从小在花钱上特别敏感。

每次交学费的时候,总是不敢向母亲要钱,每次都心怀罪恶,后面出门工作以后,在用钱上依旧有“匮乏感”,甚至有些影响到社交,婚后花了好长一段时间,在老公的陪伴之下,才慢慢走出困境,治愈童年的阴影。

“妈妈,这个贵吗?”你的错误回答,可能会把娃培养成潜在的穷人 - 天天要闻

由此可见,父母们在回答孩子们关于金钱和物质等方面的问题时,有时候真的需要谨慎一些。你们的错误回答,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比起物质上的贫穷,精神上的“贫瘠”更加可怕

1、被“哭穷”养大的孩子,难有格局和远见

哭穷教育,是很多父母对孩子使用的一种教育方式。

有些是因为家庭确实困顿,有些则是因为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节约用钱,所以希望通过“哭穷”的方式来让子女体谅父母的辛苦。

然而被“哭穷”养大的孩子,往往也难有格局和远见。

“妈妈,这个贵吗?”你的错误回答,可能会把娃培养成潜在的穷人 - 天天要闻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说过:“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因为“贫穷”的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其思维也被受到局限,日后他们想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用钱的多少来衡量这件事的价值。

从长远上来看,会丧失不少时机,而且还让孩子成了潜在的“穷人”,即使日后有了钱,也不敢投资自己,提升的空间反而比别人要小很多。

2、被“哭穷”养大的孩子,内心始终存在“匮乏感”

童年时因为没钱造就的窘迫,就像一把枷锁,把孩子困在原地,让他们的内心始终有“匮乏感”。

“妈妈,这个贵吗?”你的错误回答,可能会把娃培养成潜在的穷人 - 天天要闻

之前看过一段视频,一位女孩童年的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住,老人一辈子穷惯了,经常在孙女面前念叨儿子赚钱的不易。

即使她家已经算是小康家庭,父母每个月也经常转不少生活费给老人,可老人依旧不舍得用。

每次女孩看到漂亮的裙子想要奶奶买,都会被奶奶嫌弃太贵了,然后转头带她去市场挑选“便宜实用”的款式,可那些衣服大多款式老旧,女孩穿去学校经常被同学笑话。

小时候的经历,让女孩心生“匮乏感”,她赚钱养家以后,买了一柜子漂亮衣服,试图来填补自己空缺的内心,弥补童年时的遗憾。

“妈妈,这个贵吗?”你的错误回答,可能会把娃培养成潜在的穷人 - 天天要闻

可那些衣服最终的归宿还是衣柜,女孩并不敢把那些颜色鲜艳、款式新潮的衣服穿出门,感觉只要自己的衣服带点颜色,就会接受大众异样的眼光,自己浑身不自在。

童年时造就的遗憾,有时候一辈子都难以治愈。

父母的“哭穷”表面上是在帮孩子树立节俭的金钱观念,实际上是在扼杀孩子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适当地满足孩子花钱的欲望,让他们学会把钱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并没有错。

延伸阅读: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1、树立孩子对金钱的健康态度

“妈妈,这个贵吗?”你的错误回答,可能会把娃培养成潜在的穷人 - 天天要闻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钱是怎么来的,有哪些用途,有哪些价值。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钱虽然能买来一些东西,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看待金钱要坦然,不要把赚钱当作生活的全部,不要为了钱去牺牲自己的健康、良知和感情。

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健康的认知态度,他们日后才能更理性地面对金钱、使用金钱。

2、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花钱习惯

赚钱不易,且用且珍惜。

“妈妈,这个贵吗?”你的错误回答,可能会把娃培养成潜在的穷人 - 天天要闻

父母可以教导孩子,他们现在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辛苦所得,但不要强调或者夸大这件事情,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你的付出和所得是成正比的”。

如果想要有好的生活,那么就要靠自己的双手,脚踏实地做事来换取。

在你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就需要在父母的允许下,养成正确的花钱习惯,把钱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为了面子去攀比。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50岁后才懂得,父母适度引导的价值,超出想象 - 天天要闻

50岁后才懂得,父母适度引导的价值,超出想象

年少不懂事,老来才知其中味。岁月沉淀,我们能看清世事;人生有波折,我们更懂亲情;阅历多了,我们才体会到父母引导的意义。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适度引导,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宝贵的东西,能让我们在岁月长河里稳稳地走。50岁后才懂得,父母适
父母成了“儿童经纪人”?“亲子流量”账号营销乱象频出 - 天天要闻

父母成了“儿童经纪人”?“亲子流量”账号营销乱象频出

原标题:“晒”娃变“啃”娃?“亲子流量”账号营销乱象调查哭闹打架、暴饮暴食、测评成年人化妆品、模仿奇怪行为……半月谈记者发现,多个社交平台上的亲子账号虽流量火爆、吸粉众多,但其发布的短视频引发争议。一些“亲子流量”账号已从记录孩子成长异化为制造营销“商机”。用小孩哭闹打架来“吸睛”?“试一款不脱妆的...
儿子一句“吃了药喝啤酒”,妈妈一直记心里救了他一命 - 天天要闻

儿子一句“吃了药喝啤酒”,妈妈一直记心里救了他一命

人们常说的“头孢配酒,说走就走”不可轻视。近日,重庆市渝北区公安、消防、卫生部门联合,成功将一名酒后服用感冒药陷入昏迷的年轻男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我联系不上儿子了,他现在有可能很危险!”5月14日,渝北公安悦来派出所接到一位母亲的求助。原来,市民代女士与独居的儿子刘某失联已近10小时,没有儿子的消息,心...
《是女儿是妈妈》:李嘉格的“婆妈”困局 - 天天要闻

《是女儿是妈妈》:李嘉格的“婆妈”困局

看《是女儿是妈妈》,还蛮心疼李嘉格的。 我都有点担心她的精神状态了,长期处于如此复杂难解的情感关系中,自己暴饮暴食很容易情绪崩溃,也会影响到她自己的身体,严重的精神内耗,更会危及到她自己跟....
湘潭“三网联动”筑牢母婴安全生命线 - 天天要闻

湘潭“三网联动”筑牢母婴安全生命线

视频监控截图。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莉莎 通讯员 苏艳敏 湘潭报道“医生,医生!我老婆要生了!”5月4日11时44分,湘潭市妇幼保健院绿色通道传来急促呼喊,孕38周+2天的尹女士被丈夫搀扶着踉跄入院。当转运床刚抵达妇产科急诊室,新生儿的小脑袋已完全娩出。“就地接生!”医护人员瞬间启动“快进模式”,消毒铺巾、托举保护...
小满意,生日快乐 - 天天要闻

小满意,生日快乐

亲爱的小满意:七年前的今天,你宛如一颗裹着蜜糖的小星星,降临于“520”这个浪漫的日子,自那以后,每个“520”都成了我们家独有的节日,爱意在此处汇聚。你既聪慧又美丽,既善良又可爱,你携着初夏的阳光而来,给我们一家带来了喜悦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