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教我们怎么管孩子,但真的能让我们学会管好孩子

2022年10月04日00:32:10 育儿 1845

这本书不教我们怎么管孩子,但真的能让我们学会管好孩子 - 天天要闻

02 实践周期:从9月27号至10月3号

我这一周,从9月27号,到今天早上,我都有留一份心’观察’孩子。然后我发现,比起发现孩子不曾发现的特质,其实我是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

下面先说说我的发现吧。

我家姑娘专注力不行,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特强,记忆力很好。但对于学习还没到感兴趣的时机——不强求,我们有足够的人手陪伴,没报早教班。

宝贝对我们安全方面的教育,接受得很好,并且会督促一起玩的小伙伴执行:不能踩踏草坪,不能在没有大人陪护的时候,去机动车行走的地方,绝对不在露天停车场玩耍。

并且,她会提醒别的小朋友也别过去——但并不坚持,莽撞,提醒了人家不听,她也不会去安全的地方,哪怕自己一个人玩,也不会跟过去。

这就是很有主见的表现,不会过度去迎合、追随别人,这很好。

这是我这星期最满意的一点发现,为我姑娘点赞!

这本书不教我们怎么管孩子,但真的能让我们学会管好孩子 - 天天要闻


3. 第三,基因,或者说言传身教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姑娘好动、挑食、专注力差……其实都像我。

尤其是挑食方面。从生了孩子后,就没挑食不挑食的。吃饭都要抢时间、轮流吃,吃饱了,才有精力看护孩子。等孩子开始吃辅食之后,都是我自己先喂孩子,再自己吃饭。

孩子根本没看到我吃饭的样子,可她就是挑。从出生喝第一口奶就挑,温度、味道不对,饿着也不肯喝,连玻璃奶瓶换了ppsu的奶瓶,她也能不喝——奶嘴都不换,她手又不碰奶瓶,也不知道她哪儿觉得不对了。

跟大人一起正常饮食之后,就是隔餐肉不吃,蔬菜老不吃,没有菌菇类不吃,而且菌菇类也挑……那叫一个费力费神又费钱(她有将近大半年的时间,独爱羊肚菌,没有羊肚菌就一口饭不吃)。

这就真的很令人费解。所以,我也只能说基因的强大了。

当然,她也遗传了我的优点的啊,这里就不多说了。

03 了解自己,自己成长,才能够知道怎么对孩子更好

直到昨晚,我才真正明白了这个练习一的意义,也真的想通了为什么教授在序言里就说,这本书不教家长怎么管教孩子,而是教家长成为智慧型家长。

这一周,与其说是观察孩子,不如说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育儿中的Bug。

说说昨天发生的事:

昨天,我家姑娘这一周来,第一次在家里扮演’聋哑盲人’,晚上洗过澡之后,怎么都不肯好好喝奶——怎么说就是不听,不是转移话题,就是当没听见,自顾自说别的。

哪怕我采用寻常一试即灵的手段——以牙还牙,也没用,她还把这状态延伸到爸爸、婆婆跟她说话也不理人。

最后,花了大约15分钟,三人轮番的间歇性提醒(唠叨的副作用,我们全家在之前都已经充分体会到,不会用到孩子身上),最后的最后,240ml的奶,她还剩了30ml。

爸爸黑着脸去洗奶瓶,外婆一边晾衣服,一边也在总结陈词,对她今天浪费粮食,表示很失望。

我该庆幸的是,这将近一周的训练,我习惯性地留一分注意力,做’观察性自我’,在陪她漱口的时候,想到她今天喝奶反常,回想了一下事情整个过程,拍脑门,是我们大人错了。

首先,姑娘用’聋哑盲人‘的方式来对抗我们,是我们先冷落她了。

事情最开始是因为她喝奶的时候,我没有陪她看电视,而是坐在更远的单人沙发上玩游戏。(之前已经有半年没玩过了,且也是更姑娘商量过,她同意我才玩的。)

但不到5分钟,姑娘就不乐意了,她跟我说话,我半幅心思沉浸在游戏里,回答得很敷衍。姑娘感觉到被忽视了,去找爸爸,爸爸比我还敷衍,说了一句等会爸爸陪你睡觉,就把人推开了;姑娘又去找外婆,外婆在忙着洗衣服,严厉地阻止她玩水。

她受了冷落回来之后,我还在玩游戏,但看爸爸、外婆都不愿意放下手头的事情陪她,我就抱她在身上,一起玩游戏——此时,姑娘已经被转移注意力,没有在喝奶了。

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把她抱下来,让她认真喝奶奶,提高嗓门问爸爸,问他为什么不能看着孩子喝奶,我半年才想起来玩一次游戏。

他爸习惯性沉默,姑娘就开始不愿意喝奶,自己玩了,慢慢地就变成个’聋哑盲人‘,不听不看不理我们,奶瓶送到她嘴边,也撇开头不喝。

然后一家人分别在三个地方,对宝贝不好好喝奶的问题,进行劝说、威胁、强行共情式劝导——比如她爸爸、外婆也在说,妈妈半年玩一次,还不让妈妈玩痛快,不是乖孩子。

回忆到这儿,我都快窒息了,这是三个成年人做出来的事儿?

将心比心,一家人都对你这态度,你还能好好吃饭么?姑娘喝得只剩下八分之一,已经很给面子了,换我大概被人围攻5秒之内,就能黑脸放筷子。

我理解到了这一点,漱口的时候,就跟姑娘道歉了,然后重复了一遍我们家沟通的规矩:有话就说,不能哭着说,不能撒泼,不能装听不见。等姑娘重复之后,睡觉前,还是进行了一番亲密互动,亲亲抱抱,晚安吻等等,姑娘乐呵呵地跟我说晚安之后,才离开了卧室。

从卧室出来(我还要继续工作,爸爸陪睡),我妈还在说,我太惯着孩子了,哪有跟孩子道歉的。

我这才意识到,我们家所谓的科学育儿,快乐育儿恐怕还是存在不小的Bug的。所以,昨晚我没回主卧,在书房的小床上睡下了,一整夜都在反思这个问题。

04 权威型父母,并不是家长=权威

在《爱,金钱,孩子》这本书里,提出最为理想型的家长是权威型家长:以理性、问题导向的态度引导孩子行为的父母。

而作为我们70后,80后,其实更多的还是在控制型家长、专断型家长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尤其是父母还参与到我们的育儿过程中,那么,不自觉地就还是会变得专断,爱控制。

我回忆了一下,再翻看了一下以前的育儿日志。发现,我们姑娘出现不听话、不合作的状态,多半都是在我们给她立规矩(比如戒尿不湿期间),或者就是像上面一样,因为孩子不能’体谅’大人的安排、辛苦,对她进行说教之后。

了解到了这个规律,我松了一口气,算是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也能针对性地处理。

虽然,这个教训不能算是当头一棒,但的的确确是提醒了我,要彻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摆脱惯性思维,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育儿过程中,这个’观察性自我‘应该是要贯彻始终,尤其是在跟孩子爆发冲突之后,是需要将心比心地反思一下的。

真的感谢克里斯多福·孟博士的这本《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篇》,也真的感激在孩子入园前,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并且能够摆脱拖延症,立即着手执行——效果已经出来了。

我这算是成长了一步吧?姑娘不懂事,反射性地进行管教之后,还是立刻进行了反思,并且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对孩子道了歉。顺带还发现了养育过程中的Bug,可喜可贺。

最后,附上一张思维导图,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大致看一下这本书的十三个练习,而我也会持续在这里分享,这次实践带给我和我的家庭的改变。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不迷茫、不焦虑,能够长久地保持情绪稳定的妈妈。

至于智慧……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修炼。

这本书不教我们怎么管孩子,但真的能让我们学会管好孩子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 天天要闻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园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却不经意间播下了荆棘的种子。生活的模样,归根结底,不过是“选择”二字的映照。你的时间倾注于何处,你的成就便绽放在哪里。以下这三个地方,若能学会舍得,有舍方有得,花费的时间,才算真正赋予了意义!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 天天要闻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如果要让你选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尽管《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金庸后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但在多数金迷心中,最经典的一部应该是《射雕英雄传》,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金庸是借这部作品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而这部作品的成功,离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恳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门好运来 - 天天要闻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恳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门好运来

农历三月初九在民间传统中是一个充满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和生活经验,总结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习俗,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习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学,值得现代人细细品味并实践。
《四季轮回里的思念》 - 天天要闻

《四季轮回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缕光悄然穿透薄雾,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径。路边的花草挂着晶莹露珠,仿佛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忆之上。曾几何时,也是在这样的清晨,身旁有你温暖相伴,如今却只剩我形单影只。我徘徊了一个又一个晨曦,期盼着转角处能突然出现那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