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手机的魔力,对你爱爱爱不完
手机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在此引用一下名人观点吧!
我们是如何夺走人们的时间和精力的?我们只是利用了人类心理的弱点。
再放入了一点点的多巴胺。
—Sean Parker, Facebook创始人、前总裁
我究竟开发了个什么东西?
每当我把iPad从孩子手上抢走,他们整个人就会变得非常情绪化,一整天什么事也做不了。
—Tony Fadell ,硅谷精英,在iPad研发中做出突出贡献
更令人惊讶的是: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经严格限定自己的孩子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比尔·盖茨禁止自己的孩子在满14岁以前使用手机。
这些技术大佬的言行,无疑证明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实际上,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就像一种新型咖啡。一旦我们毫无警觉,就很可能被裹挟进信息的洪流之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难以挣脱。造成这种状态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我们热爱新鲜事物,我们渴盼从难以预料的挑战中获得即时奖赏。每逢此时,身体里会疯狂分泌多巴胺,不断地提醒着:快看看,可千万别错过什么好事!
于是,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我们如此渴望手机,以至于各类APP消息提醒声响起时,总是想去看,去拿起手机确认。当我们的注意力一再被手机吸引的时候,“这个东西看起来很不错很值得买”、“社交平台有多少人给我点了赞”、“这个事情有了新进展”等念头接二连三地冒出来,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
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容易对手机上瘾。这是因为孩子们控制冲动情绪的大脑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多巴胺的分泌还尤其旺盛。手机能够激发大脑奖赏系统,让孩子们得到即时的满足和快乐,由此导致了他们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02 手机,想说爱你不容易
瑞典曾做过一个大规模调查,主题是人们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数码产品对孩子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串数字令人震惊:
1岁以下的孩子中有四分之一在使用网络;
2岁以上的孩子中有超过半数每天都会使用网络;
7岁左右的孩子几乎全都会使用手机,且超过半数每天都会上网;
11岁的孩子中,一百个孩子就有98个人拥有自己的手机;
青少年每天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是3至4个小时。
英国、美国对幼儿及青少年的数码产品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也同样令人担忧。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足以令我们警醒。
现在,视线转回来,看看我们周围吧,幼儿及青少年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不止一次看到:
在公交车、餐厅等场合,父母为了安抚哭闹不休的孩子,赶紧把手机递到孩子手中,让孩子们沉迷在动画片、小游戏当中,世界瞬间清净了;
在“育儿焦虑”的心理催动下,父母买了一个又一个线上课,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在iPad上轻松学习各类课程;
……
坦白地说,我也曾是这类父母当中的一员!
当我深夜被手机砸醒的时候,我麻木的大脑也被砸醒了:原来,是手机在玩 我们?!不仅在玩 大人,还在玩 孩子们?!
一起来看看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吧!
其一: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使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下降。
研究发现,在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学习时,大脑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抵抗这些电子产品本身的吸引,诸如看社交平台信息、新闻资讯等点击即可得到的满足,由此导致孩子们学习能力的下降。
其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使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退化。
一旦习惯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来的即时满足,这种感受会让孩子们越来越难以接受延迟满足,而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是宝贵的自我控制力。研究表明,自控力强的孩子,更能沉下心来学习和精进自己,愿意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当他们长大后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其三: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使孩子们的睡眠变差。
一项以20个国家70万名儿童为对象的睡眠习惯调查显示,相比10年前,孩子们的睡眠时长减少了1个小时。而挪威的一项调查表明,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长,患上睡眠障碍的概率就越高。手机屏幕亮光、网上攀比而带来的压力焦虑等,都会使人难以入睡。
由此看来,我们还能对孩子们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行为熟视无睹吗?
03 手机,保持距离才能产生美
我曾从《读者》的一篇文章中读到这样的观点:
手机、书、事业等都是媒介,关键在于如何影响我们的内心。若使用媒介的行为令人心绪散乱,则会带来不安;若使用媒介的行为令人一心专注,则会带来喜悦。好比滚雪球,越不安就越不安,越喜悦就越喜悦!
深以为然。
身处数码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杜绝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子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而细心的朋友也能注意到,我在讨论手机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时,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过度使用!
当我们在享受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便利时,也要警醒其负面作用,避免沦为它们的奴隶,就此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从而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结,随之陷入愚蠢、压力、焦虑、抑郁的泥潭中。
手机,保持距离才能产生美!对孩子们而言,有两个好建议:
一是大人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大人要摆脱手机保姆的行为习惯,不能在孩子哭闹时简单地交给手机解决,而是采取更为理性耐心的应对方式。另外,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善于模仿大人的行为。想让孩子放下手机,大人就要先做到!
二是不要将手机带进教室!从根源上戒掉手机对学习力的影响,严格禁止孩子把手机带进教室。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做好规划,可以优先考虑运动、会友、做作业等的时间,严格限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8岁以下的孩子以1小时内,8岁以上则以2小时内为佳。
以上建议出自《手机大脑》这本新书。书中还针对大人提供了诸多实用的戒手机建议。
《手机大脑》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发行。本书作者是瑞典学者安德斯·汉森,精心提供了让人睡眠好、心情好、脑力好的戒手机指南。
这份手机使用手册,值得每一个人读一读,想一想。戒手机只是开头一步,然后呢?戒而后能定,定而后生慧,慧而后能安。人呐,只要把心安顿好,就妥帖了。
不想再被手机玩的话,就痛定思痛吧!觉知才能带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