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纪小的时候,经常遇到一点事情就会哭,遇到不如自己心意的事就会发脾气。这种情况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是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成才,让孩子走向正轨,这其实也是家长在做相关教育的时候,应该要去注意和规划的。
一、孩子被打了要还手吗?
绝大多数的家长当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肯定的。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欺负,一定要学会反击,遇到了暴力行为也要学会还手,但实际上这种教育观念在现实情况中并不占有优势。
以暴制暴这种教育方式永远是最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绝大多数的孩子在遭受到伤害的时候,第一时间的反应基本上都是回避。很少会有孩子在遭受到攻击和伤害之后会想到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还手,相比较于大人的思维,更多的孩子在面对伤害时会产生懦弱和恐惧的情绪。
早前就有专业学者做过研究实验,发现超过8成的幼儿园学生,在面对攻击的时候,所做出来的下意识的反应都是先逃离现场或者是哭泣。极少数的学生会在面对攻击时会选择以防疫的姿态进行反击,与之相反的是,绝大多数家长看到孩子受到攻击之后,都会鼓励孩子还手。
孩子年纪比较小,或者性格相对比较敏感懦弱,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在遭受伤害时反击本身也有一定难度。还有一些孩子可能生性善良,即便是遇到了一些对自己不好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会先去想着如何反思自我行为,而不是想着去伤害他人。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强行的要求孩子的遭受伤害后打回去,或者是直接反击,其实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迫,或者是二次精神伤害。而且在之前所提及到的相关实验当中,研究人员发现,绝大多数在被攻击伤害后还手的孩子,后续遭受攻击的次数会更多更频繁。
而且父母给孩子灌输的这种教育理念,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以暴制暴的教育理念。如果孩子在遭受攻击之后,对方是属于相对更有力量,比孩子年纪更大的一些人,孩子在遭受攻击还手以后,很可能会遭受到二次伤害,甚至有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被打的更狠。
二、被打之后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总体来说,孩子在遭受攻击之后,部分家长所提出的以暴制暴的方式,并不是最理想化的,正确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相比较于用这种还击的方式再打回去,家长更多应该要考虑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要告诉孩子遇到危险时正确的防御姿态是怎么样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锻炼,强身健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让孩子在遭受危险时能够有自我保护的能力。绝大多数的孩子在遭受攻击之后的第一反应,基本上都是恐惧和回避,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一般主动发起攻击的一方多数都是属于在体能上或者是在其他一些方面更加强壮的更具有优势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鼓励孩子,在面对攻击的时候主动还手,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在这个还走的过程中遭受到更严重的伤害。而且孩子即便是遇到攻击之后没有还手,家长也应该要做的,先是去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辱骂孩子懦弱无能。
如果在孩子遭受到攻击以后,家长做的第1件事不是安慰孩子,也不是要告诉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先去辱骂孩子,很有可能会给孩子再次造成二次伤害。绝大多数家长真正面对此类问题应该要做的事情,是构建起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
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清楚的了解到遇到任何麻烦问题或者是遭受到伤害的时候,要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老师家长还有警察等等一些长辈的帮助,尤其是以学校内部的一些校园暴力为主的问题,家长更加应该要让孩子明白,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事。
总结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如何教育孩子才是真正为孩子好的教育方式。相比较于简单粗暴,以暴制暴的这种教育理念,教给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同时要学会自我防御和保护,这才是真正的保护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