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收到了一个提问:工作太忙了,陪孩子时间减少。孩子说“妈妈,我就想陪着你,我肯定不打扰你!”,该怎么办,才能既不影响工作,又不让孩子失望呢?
我猜,当你听到孩子的那句话时,你肯定心里一软,很想马上就跟他说:“好,妈妈现在、立刻、马上,就陪你!”

但话挂在嘴边,你又犹豫了。
不是你不想陪伴孩子;相反,你可太想陪了: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你看他一点点长大,从襁褓里只会睁眼的小肉球,一天天长到现在,已经隐约有了一些少年的模样。

你真的想放下一切,抱抱他,甚至立刻给他买下任何他想要的礼物,来弥补心里这份“因为我选择了事业,所以难以陪你”的内疚。
我知道你在犹豫什么。
你犹豫的是,会不会这次放下工作的陪伴,会给到孩子“虚假的希望”。今天也许能放下工作陪他,但下一次呢?假如正在重要的会议上,假如还在公司加班,假如还在外地出差……你又能赶回去吗?
我知道你在犹豫什么,因为我也曾和你一样。
———
2015年,我因差点早产,裸辞居家,诞下大宝小萌;
2016年,我幸运地迎来了小宝小乖,并以全职妈妈的身份,一路陪伴他们到2020年。
整整五年的时间,我无时无刻不在他们身边,作为全职妈妈陪伴着他们。

自2020年伊始,我开始回归职场,陪伴孩子的时间急剧减少。
如果说过去的我,是“24小时妈妈”;那现在的我,就是“周末妈妈”。
别说陪伴孩子了,有时候早出晚归忙起来,再加上出差奔波,连他们的人影都见不着。

那时候,我曾经被一句话给深深刺痛:“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怀着这样的内疚,我开始逐渐走偏——
内疚导致的冲动消费,让我给他们买下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或者说我的经济能力下)应该消费的奢侈品牌:从burberry到monclur,从amarn到gucci……

内疚带来的“过度娱乐陪伴”,让我一有空就拽他们出去玩,有时候甚至连作业都不让他们写完……

我一度陷入“没办法好好陪伴孩子”的心魔之中,怀着内疚,一见他们就想给他们买买买,就想逗他们开心……
事实上,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希望用“钱”来弥补缺乏陪伴所带来的内疚。
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因为出差行程安排太紧,每每到了高铁站或者机场,才想起什么都没有给孩子买,不得不在价格比外面贵2~3倍的专柜里,临时给他们挑选一份礼物带回家里……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
去年我居家办公的时候,和孩子们的相处变多,开始逐渐发现问题:
因为冲动给他们买下的奢侈品牌,让他们觉得“5000多块的衣服,也不贵啊”;
只要我在,他们就不写作业,甚至拿我当挡箭牌,觉得我会包容他们的一切;
他们会故意敲打键盘,撕掉我电脑上的贴纸,甚至开始影响我的工作……
曾经,我担心老人过于疼爱孩子,影响他们的成长;如今,我却变成了这样的人,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痛定思痛,我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
先是调整心态。
作为父母,我们出来工作,是为了养家,这没有什么好内疚的——如果连温饱都有困难,有谈何陪伴呢?
所以,我不欠他们一句“对不起”,因为,我已经在用自己所能给予的最好的一切,给到家人。
只不过,以前更多是陪伴,现在更多是赚钱。
再是分析和解决问题。
不被情绪左右,而是更加务实一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到问题,那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好!

整体分析思路
所谓“没时间陪”,其实也分成三类:
1.真没时间:工作太忙,没空顾家,一点时间都没有;
2.时间对不上:有时间,但和孩子作息时间错开了
3.陪得少:每天能相处1个小时或者更少,但至少每天能见面

这三种情况具体分析起来也各有不同,大致分成从 A 到 F,一共六类。
而解决方案也不难,无非是以下几种:
增加陪伴时间:重新安排工作时间(A)、在家时间(E)
提高陪伴质量:周末陪伴(B)、高质量陪伴(F)
远程陪伴:定时电话(C)、手机留言(D)
前两种情况,处理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在家的时候先陪孩子,陪的时候尽量放下手机,在孩子希望陪伴的时候及时回应,其实就足够。
但我面临的问题很棘手:是真的很少、很少时间陪,要不就在公司加班,要不就一直在路上……属于“连人影都见不着”的状态。
于是,我做了以下三件事:
1. 给孩子配备远程联络工具

手机(微信)
主要是把我之前的旧手机给到孩子,给他申请了一个微信,平时会给我发一发作业、照片,也会给我打语音电话和视频电话。
手机是给先生管理的,所以他们可以申请使用,而不是随时使用,也就不用担心沉迷手机的问题。
智能台灯
我家先后买过两种智能台灯:腾讯的叮当vs字跳的大力

左边是腾讯的叮当叮当,基本上查个生字没啥问题,但是需要打开相应的功能才能使用,且常常出现“叮当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请换个词再问我喔”的应答;他们也很少用联络我,主要是自己查词和写作业用。
右边是字跳的大力(可以设置两个名字:大力大力or大力同学),用来给他们进行远程沟通和陪伴,非常非常非常方便!

因为我深度思考了自己的时间安排:并不是忙个不停,而是总能抽出点时间来看看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例如午休、晚饭前后、睡觉前,其实抽个10来分钟,总还是有空的。
这是从课业上对他们负责:挑选他们喜欢的课外故事,让他们上传作业、自己批改、再布置针对性的练习——就算我不在他们身边,一样能给他们花时间,一样能给到他们成长的陪伴。
偶尔,还能发现一些小小的惊喜,并且留下我的“批改”:

2. 让孩子走近我们
比如寒暑假,我可以带孩子到公司来。

确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带孩子进公司——但如果要加班,下班以后,其实可以让家里人带孩子到公司附近,一起吃个晚饭,或者和孩子见个面、聊一会,总归是可以的。
实不相瞒……我家老大在公司的学习效率,还是真就是杠杠的;而且他已经在公司混得脸熟,我忙起来的时候,他会跟着HR小姐姐去吃饭,或者和我一起在小会议室里吃我点的外卖。
甚至,公司的自助售货机和零食,已经成为他俩心心念念的“零食柜”,经常问我:
“妈妈,我能跟你一起去公司吗?”
有时候,赶上周末加班,我也会带上他们一起:我在座位上打字、开会,他们就在旁边写作业、看书,或者用大屏幕看会儿动画。

3. 给予替代的陪伴
其实,孩子只要玩得好,经常会忘记我们的存在。所以如果孩子非要我们陪,可能我们要思考的是:
现在陪他的人们,是不是在和孩子相处时存在一些问题?
是不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责骂他们?
是不是为了让他们听话,故意讲一些吓人的故事,让他们睡不着觉?
是不是有一些东西不肯买,或者买了一些他们不喜欢的?
……
无论男女,只要走出家门、在外工作,都至少要确保自己的大后方是稳定的,否则就容易得不偿失。
我的观点是:虽然我工作时非常努力,但家里人依然排在第一位。
只有给到孩子高质量的替代陪伴(其实就是替代我们自己的那些陪伴者),我们才能放心出来工作和做事——
在这点上,早点想明白,早点放宽心;否则就容易和老人发生争执:明明请老人帮忙,就是为了替代我们,总不能只替代我们做家务带孩子,又希望孩子最喜欢自己吧?
这世间大多数的事,安能两全?
这样一来,我其实有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其他人和孩子的关系:当我不在家时,我先生、我爸妈、我公婆,甚至是孩子班级里的好友、师长,其实都替代我,成为和孩子直接相处的人。
而事实证明,像他们这样靠谱的人,带起孩子来,总体向好……孩子甚至平时都不会主动想着要联系我!

划定陪伴的边界
题主的孩子说:
妈妈,我就想陪着你,我肯定不打扰你!
我想,题主应该也会担心孩子所说的“肯定不打扰”,会逐渐从真的不打扰,变成真的打扰。
为此,我们需要划定陪伴的边界:好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找我们、什么时候不可以。
我也分析了几类常见的情况,以及解决方案:

也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
如果真的不能陪,那就快速给孩子安排好别的事,或者别的照顾人;
如果可以稍微陪一下,那么就抱一下,或者约定好不要说话、但可以抱怀里。
要注意的是,只要决定让孩子陪在身边,就要做好准备“他们肯定会产生影响,无论或多或少”——所以,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预案。
我一般提前准备一些:
新书(上下班路上可以抽空看看电商平台的秒杀活动,抽空囤起来,藏家里)
小玩具(1688可以批发麦当劳玩具,大概几块一个)
小零食(日常囤起来)

让他们趁着新鲜感去看书、玩玩具——千万别在这时候让他们看动画片,否则他们会一直打扰你,直到你松口答应给他们看动画片为止!
———
数不清有多少次了,在家工作时,我家两娃也曾眼巴巴地看着我,说道:
妈妈,我想你陪我。
他们甚至还开始跟我玩字谜:妈妈,你拼一下:“泼-诶”,拼起来是什么字?
妈妈,耳字旁,一个立,一个口,是什么字?
我停下手里的活,把他们抱在怀里。小萌很快就觉得无聊,跳到地面上,离开了;而刚满6岁的小乖,却能一直安静地坐在我怀里。
有一次,当我开完会,小乖抬头看着我:“妈妈,一会儿我们吃什么好吃的呢?”
“嗯,你想吃点什么?”
“笋丝炒肉!”
我点点头。
只见他欢快地跳到地面上,开心地冲哥哥跑去,边跑边喊:“小萌,我们今天能吃妈妈做的饭菜啦!妈妈亲自给我们做的笋丝炒肉!”
“那我要吃两碗米饭!”小萌合上书,边扭动身子边说。
“那我要吃三碗!”

互动话题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一起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END
我是萌妈Cecilia,一个学术型的二胎妈妈
如果你有什么关于亲子的疑惑或问题
欢迎给我留言或发私信
科学养育,愿每个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文中部分配图来自免费图片网站pex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