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儿童食品”标签骗了,没营养反而有危害,很多家庭还在吃

2022年07月02日08:55:14 育儿 1208

某研究院发布的《2022儿童食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如果食品上标有“儿童”字样,84.8%的家长更愿意购买。

而根据《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儿童零食市场正在以超过10%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

这些增长的背后,跟家长对儿童食品的需求以及儿童食品的价格偏高有关。

比如某电商平台知名品牌儿童水饺定价为300克21.5元,而其他不带儿童字样的同品牌水饺,定价则为1千克14-23元不等。

别被“儿童食品”标签骗了,没营养反而有危害,很多家庭还在吃 - 天天要闻

在很多家长眼里,贵的就是好的,说明食品标准要求更高,孩子吃着也更健康。

另一方面,很多儿童食品,都会以适合孩子入口的小个头,让孩子喜欢的可爱卡通形象,以及更多迎合孩子的口味出现。

比如,市场上很多的儿童牛奶,会增加糖或甜味剂,让儿童牛奶比普通牛奶更能吸引孩子,也让孩子更愿意长期饮用。

别被“儿童食品”标签骗了,没营养反而有危害,很多家庭还在吃 - 天天要闻

但打上“儿童”两个字,就真的是更适合孩子吃的吗

事实是,并不是!

儿童食品,还没有国家标准

目前,我们国家相关食品的安全标准,也只针对0至3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辅食。对于儿童食品,国家并没有统一标准。

2020年5月,《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曾对儿童零食就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这个标准不要求生产商强制实施。

这就是说,食品包装上是否印刷“儿童食品”字样,由商家做主!

儿童食品,未必适合儿童

比如儿童奶酪,大部分属于再制奶酪。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额外加入糖,盐,以及其他添加剂等。

一些儿童牛排,甚至含有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会损害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甚至会危害心血管系统和心脏等。

还有一些儿童食品包装上写着“0糖”字样,但查看配料表,只是不含蔗糖,而含有其他的果糖麦芽糖乳糖等。同样是糖,吃多了会危害孩子的健康。

别被“儿童食品”标签骗了,没营养反而有危害,很多家庭还在吃 - 天天要闻

所以,儿童食品,并不代表就百分百健康无忧。有些儿童食品长期食用,甚至会危害孩子的健康。因此在给娃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

如何给娃选择健康食品

  • 参考两高三低原则

家长给孩子选食物,可以参考两高三低原则,也就是高钙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低钠。

补充钙质和蛋白质,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大的好处。

脂肪类和碳水化合物,按照《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 可以给孩子选择优质的肉类和谷物产品,防止过量导致身体肥胖。

  • 选择天然健康食品做儿童零食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中,建议每个年龄段孩子,最佳零食都首先选择水果、奶类和坚果。

别被“儿童食品”标签骗了,没营养反而有危害,很多家庭还在吃 - 天天要闻

天然食物比加工食品营养更多元化,添加剂更少,更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

  • 学会看食品配方表

食品配方表的成分越简单,也就表明添加剂越少,食品也就越安全健康。

配料表中,配料名称越靠前,表明含量越高。

再次强调,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家长们切记,不要看到商品包装上打着“儿童”二字,就认为一定是对孩子的健康是有益的!贵也不代表好,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发育特征,在饮食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搭配。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这些聊天记录里,有没有你的“同款老爸”? - 天天要闻

这些聊天记录里,有没有你的“同款老爸”?

今天(6月16日)你给老爸送祝福了吗?他是怎么回复你的?都说父爱是沉默的或许,我们能从与爸爸有限且琐碎的聊天记录里发现那些潜藏的爱与牵挂这些聊天记录里有没有你的“同款老爸”?
“快点穿!迟到了!”孩子拖拉,到底怎么解决? - 天天要闻

“快点穿!迟到了!”孩子拖拉,到底怎么解决?

“写个作业怎么这么慢,快点。”“快点穿衣,我们要迟到了。”“我马上就出门,不等你了,你自己一个人在家呆吧。”“你让我非常非常生气。”……当你意识到自己每天都是和孩子这么说话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已经被磨蹭、拖拉折磨得倍感沮丧。其实,孩子拖拉很常见,而每一种拖拉都是有原因的,找到问题本质才能彻底解决。怡禾...
男宝宝和女宝宝的身高体重标准是什么? - 天天要闻

男宝宝和女宝宝的身高体重标准是什么?

5个月男宝宝身长63cm是属于正常身长范围,5个月男宝宝身高标准是在61~66cm。男宝宝跟女宝宝的身高体重标准是有所差别的,特别是在一岁以内男女宝宝的差别更为明显,男宝宝的身高体重会普遍明显大于女宝宝。
8 岁孙子刷碗不认真,被外婆狂抽嘴巴,父亲一句话使她震惊… - 天天要闻

8 岁孙子刷碗不认真,被外婆狂抽嘴巴,父亲一句话使她震惊…

外婆的巴掌响亮地在厨房里回荡,仿佛一记雷霆劈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我站在门口,惊愕地看着这一切,手里的菜刀差点滑落在地。“你这是干什么!?”父亲的声音如怒吼的狮子,一步跨进厨房,把我挡在了外婆和小辉之间。小辉是我的儿子,今年刚满八岁。
有必要吗,妈妈的自我牺牲过度,有时候我真得很难共情 - 天天要闻

有必要吗,妈妈的自我牺牲过度,有时候我真得很难共情

有必要吗,妈妈的自我牺牲过度,有时候我真得很难共情!共情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能。我的理解是这种能力使一个人能够通过他人的某种行为,去读懂这种行为背后暗含的某种情感,从而达到互相理解,彼此感同身受。但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让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