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家长在这期间特别头疼。那么,孩子叛逆怎么办?
一、孩子叛逆的原因。
一般孩子到了13、14岁,也就是青春期,就开始叛逆,有的甚至7、8岁就开始叛逆。然而,就西方教育家而言,所谓的叛逆期是不必要的。孩子之所以会不同程度的叛逆,主要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原因是:
1.传统思想影响了一些父母。中国长期存在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依然存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缺乏* *意识,总认为孩子不成熟,所以要* *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意见,否则就会“不听话”“对立”,从而在不经意间束缚了孩子天性的释放。
2.父母的理解错误导致教育方法不当。有些父母缺乏常见的心理学知识,渴望孩子的教育取得成功。他们的方法简单粗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3.父母和孩子缺乏双向沟通,导致思想矛盾。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越来越自觉,要求自己的做事方式,不愿意被约束太多。然而,有些父母出于保护,为孩子做了一切,让孩子的欲望和父母的不当善良,会引发思想冲突和矛盾。也许有些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很少和孩子交谈交流思想,而只是制定一些严格的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因此,孩子与父母缺乏沟通很容易导致逆反心理和行为。
二、孩子叛逆吗?
1.在多了解孩子生活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多了解孩子,多和孩子、孩子的保姆、老师沟通,尽量全面掌握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的表现。知道的越多,误解的越少。这样,一旦孩子真的不听话,他就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的社会在变,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在变,育儿方式自然要不断改进。作为家长,在教育中主动吸收新知识是责无旁贷的。在传统的育儿教育方式中,父母多采用* *教育孩子,打骂惩罚是* *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识可以帮助家长跳出成长经验,及时调整教育观念。
3.耐心听孩子说话。如果是不耐烦、咄咄逼人的家长,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直接反应通常是破口大骂。这个时候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尽量耐心一点,问问孩子是什么原因。当父母的心思一直集中在理解孩子的想法,努力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他们可能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释放了很多负面情绪。
4.真的放下身段有些父母总是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端庄,习惯用上面提到的对待下一个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希望家长真的能放下身体,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居高临下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把孩子当大人看待。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给他们出选择题,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孩子也可以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方案。
5.与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警告,家长还应该在实际情况中教会孩子一些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别人的角度去体验,真正理解他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别人。至于解释真相的方式,解释的深度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很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
6.让孩子体会到如果孩子总是听不进大人的话,家长也可以在* *安全、没有不良后果的前提下,让孩子“自食其果”。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孩子会深刻体会到父母的教导是多么正确和重要。
7.和孩子协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生活,这样不仅孩子痛苦,大人也痛苦。孩子是人,当然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因此,这可能是一个与孩子协商并后退一步的好方法。比如孩子想从沙发上跳下来,家长有事情要想,可以让孩子在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让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做完作业再带孩子去公园跳到极点。
8.父母无论是否盛怒之下教育孩子,都无法用理性的方式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都无法静下心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者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比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你冷静下来后,和你的孩子谈谈。
9.修正孩子的期望。有时候父母太急于做好人,往往会拿自己做不到的标准(也许父母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但他们从来没有做到过!)去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轻好动,倔强健忘是很正常的。如果父母真的想从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不要总是拿着放大镜看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有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往往是孩子难以接受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应该真诚,没有距离。父母可以坦诚地向孩子解释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担心害怕。只要语气平和,态度诚恳,你就会发现孩子非常愿意体谅父母!
叛逆的孩子怎么办?通过边肖的解释你知道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