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庭教育铭妈】做有力量的父母!
学习家庭教育以前,我跟大多数妈妈一样,舍不得看孩子伤心、难过,对孩子的要求总是尽量满足,也没有界限意识,凡事喜欢大包大揽。不懂家庭教育,分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管教孩子,什么时候不该管。
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动手能力不强,还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应该像妈妈一样对待他,遇事喜欢推卸责任,指责、埋怨他人,这让的处事方式让孩子很难适应学校的生活。
我的包办让孩子一有问题就习惯找我,我也习惯性给孩子很多建议“儿子你这样”,“儿子你那样”,看似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结果让孩子对我产生了依赖,亲子关系也越来越不好,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价值感、自信心越来越弱。
无界限意识,孩子缺责任,亲子起冲突
“要喊你几遍?再不起来,今天又得迟到啦!迟到罚站很光荣吗?”眼看快迟到了,孩子仍磨蹭不起,着急窝火的我开始唠叨指责孩子。
“不喊了,不喊了,等你迟到被老师罚,不上进的东西!”怒火中烧,心中压抑许久的焦虑愤怒,一点就会炸开锅的感觉。
连续几天喊孩子起床,屡屡失败后,万分着急的我失去了耐心。
“都是因为你,干嘛不叫醒我?害我迟到被罚站,这下你满意了吧!”,晚上放学一进家门,孩子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开始抱怨我。
我自然不甘示弱:“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机游戏,晚睡赖床,还有脸来怪我!”
从2010年3月到2013年1月,孩子上初二到高一厌学那段时间,这场景是家里常有的,我跟孩子互相指责埋怨成了生活的常态。
那段时间,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经常赖床,担心恐惧他迟到后遭罚,会与老师起冲突进入恶性循环,我每天处于焦虑无法自拔。
这种焦虑感让我看不到孩子的痛苦无助,每天就是各种催促跟唠叨,只有他按时出门我才能安心,为这,孩子跟我频繁起冲突,彼此都痛苦不堪。
之前因为提醒孩子起床,经常跟孩子发生冲突而焦虑,就是因为我没有跟孩子划清界限,管了孩子的事。
界限产生责任
直到2013年1月份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后,我才意识到,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自己的事。
孩子厌学很大部分原因是他自信心受挫了,我们特别重视学习成绩让孩子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是手机游戏,孩子失去了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做事的机会,而人的自信心就是来源于不断做成一件又一件事情。
要重塑孩子的自信心,首先需要我跟孩子划清界限,归还责任,让孩子有更多做事情的机会。
过去的错误认知,我太看重学习和成绩,孩子觉得学习是我的不是他的事,孩子自然不会操心学习的事,加上人际关系的困扰,孩子起床磨蹭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孩子赖床、学习动力不足跟我之前的越界、包办代替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一定要相信孩子,把属于孩子的责任归还给他。
比如说:起床,学习,整理自己的房间,洗自己的衣服,承担部分家务等等。
一下归还那么多责任,孩子也接不过去,为了脱离之前的痛苦的状态,我打算从最棘手的起床、学习问题着手。
一个人如果认为不是他的事,当然不会积极主动。于是,趁孩子心情不错时,我告诉孩子:儿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起床、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因为妈妈以前没学习也不懂,所以包办代替了很多。
从今天开始,妈妈不再提醒你起床了,学习的事妈妈也不会再插手,妈妈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不行,我自己做不到,你必须提醒我起床!儿子很不高兴。
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给孩子适应的时间,我跟孩子约定好:这一周每天提醒你一次,下周开始你自己调闹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6年养成的习惯哪有那么快就调整得过来呢!
期间,孩子又迟到过几次,回家埋怨老师时,我没有去讲道理也没有指责他,只是耐心陪伴,认同他的感受。
偶尔来一句“是呀,是有些尴尬”,“嗯嗯,换我也会很难为情的”,“儿子,最近起床越来越早了,给你的坚持点赞”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终于养成了自己起床的责任心。我也省心了很多,紧张的亲子关系开始缓解。
分清责任,家校合作
学习家庭教育以前,不自信、不学习的我最恐惧跟老师打交道。
学习让我明白了:一切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孩子厌学的本质是跟老师跟同学的关系出了问题。需要先协助孩子处理好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
虽然学习是孩子跟老师之间的约定与合作,但,老师对孩子的支持、鼓励却尤为重要。
因此,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我的责任、我需要做的就是:注重家校结合,多关心老师的工作与生活,多跟老师联系、建立好关系,做好孩子跟老师的桥梁,不断给老师传递信心。
否者,老师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既要工作又要生活,精力很有限,那么多学生,我自己都不重视、不主动跟老师联系,老师凭什么在我孩子身上多花心思?
所以,我必须要去面对老师。我鼓足勇气先找了班主任老师,老师的热心与爱心让我很感动,那么忙老师还给我安排了一个小时,真心感激他。那天我跟老师说了很多话,现在还记得一些:
老师,孩子这样的状态给您添麻烦,让您费心了,因为之前我家庭教育的缺失,跟爱人的关系不好,自己很情绪化,让孩子安全感很不足。
我溺爱、包办代替太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怎么跟老师和同学更好的相处,孩子现在很无力无助,内在很多的干扰,让他不能安心学习。
您是很有责任心、爱心的好老师,换其他老师也许早就放弃孩子了!遇到您,是我跟孩子的福气。
孩子其实非常的有上进心,他也很渴望把学习赶上去,现在我在学习家庭教育,希望老师以后多帮帮我,多多支持我跟孩子。
后面又陆续跟各科任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经常跑学校寻求各位老师的帮助。自信心不足、厌学、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的孩子,就是会让老师格外的费心。
所以,每次跟老师们见面,我都会发自内心深处感恩老师,去承担自己家庭教育缺失的责任,不断给老师传递信心。
随着我的改变,亲子关系开始缓和,那段时间,孩子每天回家都会先跟我说会话再去学习。我就帮助他去理解老师的辛苦与不易,让他多理解、接纳同学。
因为他的态度变了,老师、同学自然会改变之前对他的态度,所以孩子跟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有所好转,孩子不再害怕去学校。
随着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修复,孩子的学习状态也比以前积极主动了。
经常背历史、政治、地理,写数学作业到凌晨一点,历史笔记还被老师全班表扬。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孩子的月考成绩上升了70多分,孩子的自信心也提升了很多,越来越阳光开朗。
家校合作,分清责任,把精力放到自己能做的和该做的事情上,多与老师建立好链接,多给老师传递信心,就能给孩子更好的助力。
培养孩子责任心,需保持耐心、温柔并坚定
贪图安逸是人的天性,为什么我每天能够坚持早起做饭?那是因为我不做没人替我做,孩子跟爱人就会饿着肚子去上班、学习,这是我的责任,是我该做的事。
所以,培养孩子责任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件事情就是我该做的,我不做没有人会替我做。
有一次,儿子连续几天洗内裤,提醒儿子只答应不见行动,我心里真的很着急,恨不得帮他洗了,可是想着课堂上老师的话:“界限产生责任”,“不要老想着为孩子做点啥,而是要经常提醒自己不为孩子做点啥”。
我就默默告诉自己: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千万要忍住,不要包办代替。
第二天晚上洗完澡出来,儿子嘿嘿地笑:今天没有内裤换了,一会必须把那4条内裤全洗了。
还有一次儿子感冒了,晚上洗完澡后,儿子说:妈,今天你帮我洗一下衣服吧,我不舒服不想洗。
我说:洗衣服是你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儿子说:天天都是我自己洗的,今天你就帮帮我吧。
我耐心地说:儿子,感冒的确实很难受,可洗衣服你自己的事,妈妈真的不可以再帮你,妈妈有时候生病不舒服也要坚持做家务呢,实在不行等你休息好了再洗吧。
有时孩子想偷懒耍赖,寻求帮忙时我就会笑着问:儿子,那是谁的事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儿子知道他的事情我真的不会再帮他做了,所以,儿子现在把“饮水机换水”“饭后洗碗”“洗自己的衣服”“逛超市提重的袋子”“扔垃圾”都当成了自己分内之事。
归还责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我们给自己、给孩子有更多耐心与时间,需要我们温柔并坚定。
正向反馈,激发孩子内在动力,提升孩子自信心
前两年我特别的困惑:为什么我学习了这么久,孩子的自信心还是没有明显提升呢?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次课堂上,老师的话点醒了我:人只有在不断付出、被别人需要、服务于他人时,才会产生成就感与价值感。价值感越强的人自信心才会越强。
人的自信是他对自己的相信,需要他不断去做事,坚持去做成一件又一件事,这样他才会真的相信自己。
孩子喜欢吃天蚕土豆、蒜香排骨和京酱肉丝,我就鼓励孩子自己去准备食材,协助孩子自己去做。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道菜时,我会一边享用孩子的劳动成果,一边夸奖孩子做事情过程中的耐心与专注,感谢他的用心付出。
当孩子承担了家务活、为家庭付出后,我会及时给予孩子正向反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
比如:
儿子,今天你把地扫了,及时把垃圾扔了,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加整洁舒适,谢谢你!
儿子,咱家装修房子,你帮着设计帮着选材料,因为有你,我跟爸爸省心多了。
儿子,你现在的土豆不但削得快,皮还很薄,可见,你做事真的很用心。
儿子,这段时间妈妈手疼,你每天给我拧洗脸水,每天给我做饭,妈妈感觉好幸福啊!
我的不越界与及时的正向反馈让孩子有更足的动力坚持去做事。当孩子做出一个又一个成果时,他的动手能力、成就感、价值感、自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看文章的您,如果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而感到焦虑,很大的可能性是您越界了,管了孩子的事!
我们的无界限、包办,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很多的成就感、价值感,让孩子的自信心一点一点地减弱。
我们迟早要离开孩子,我们不可能一直溺爱包办。只有我们从行为、意识层面上跟孩子划清界限,不越界不包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插手孩子的事。
孩子才会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心和自主性。在不断做事的过程中,他的价值感、成就感、自信心也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只有我们不断坚持学习,有了跟孩子划分责任与界限的能力,才能做到“不越界、归还责任”,才能做到温柔并坚定的给孩子更多做事的机会。
当孩子承担了责任或者为家庭付出时,我们要及时认可、肯定孩子的付出与努力,激发孩子做事的动力。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做成一件又一件事情时,他才会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一些事情的,这样,孩子的自信心才会被重塑。
厌学休学相关文章:
青春期厌学休学1: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亲子冲突不断,家庭陷入困境
我是铭妈,陪伴孩子走出网络的幸福妈妈,用文字传递信心与力量,助您在教子路上更轻松!
未完待续,觉得有收获的伙伴,请“关注”“点赞”“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