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又是一年清明时,满眼游丝兼落絮。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草木葳蕤,却也细雨纷飞,人生愁思。
这时节,是生长,也缅怀,向生,也思往,天地清,人更须明。
清明,缅怀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是扫墓祭祖,缅怀先人,追思往昔的亲情。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如果亲人真离世了,又有几个人能不悲伤?
人生总免不了告别。意外降临、伤病来袭、瓜熟蒂落……当阴阳相隔时,我们也只能无可奈何接受,但心中的痛又能怎样排解?
清明节给了我们一个思念的出口,它用一场盛大的仪式,搭建起一座连接两界的花瓣桥,让我们与过世的亲人有了连接。
清明思上冢,昨夜梦还家。
我们可以为亲人的墓地添一把新土,可以给亲人的坟茔放满黄纸,可以在对亲人诉说自己无数个日夜积攒下来的思念……
然后,继续勇敢地、用力地活下去。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是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死亡从来不是人生的终点,被遗忘才是!它虽然改变了生命的状态,但没有结束真正的亲情。
只要我们还记得逝去的亲人,只要我们还爱着他们,他们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清明,传承
风吹山野纸钱轻,坟茔垒垒春草兴。
儿童不识阴阳悲,只把扫墓当踏青。
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年,清明扫墓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春游,大人们忙着清理墓地,小孩子快乐地爬山摘野果。
但后来随着长辈的离世,清明节给我的感觉复杂多了。
坦白说,我一度很不喜欢过清明节,因为它总会让我回忆起死别的悲伤和失去的痛苦。
直到我开始释怀,终于懂得,清明扫墓,慎远追终,除了缅怀亲人,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传承。
扫墓,其实是在寻根,站在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我们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去往哪里。
根在,知道自己的来路,我们才能更加理直气壮地在人生路上求索着。
祭祖,也是传承,血脉的传承,父辈、祖辈、祖祖辈,一代又一代,如同叶茂枝繁的大树,虽然开枝散叶,但根只在一处,这就是我们的血脉源头。
除了血脉的传承,家风家训,祖先的经验教训,品行美德,也会在一次次的祭拜中让后人了解并传承下来。
唯有传承,才能延续,才有新生。
清明,感恩
有人说,清明节是中国式的感恩节,祭拜祖先,除了追思,除了祈愿,也是感谢祖先的恩德,让我们拥有现在的一切。
其实,除了感恩祖先,还有一群人,我们更应该感恩,就是那些为了国家大义不惜牺牲的英雄烈士。
誓死捍卫国土的烈士,冒着生死工作的缉毒警察,为科研贡献身心的科学家......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我们能有今天风平浪静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祖国能有今日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英雄们的舍生忘死!
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正是他们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国为民抵挡了惊涛骇浪。
时代变了,但精神不变,清明节缅怀英雄,仰望英雄,是对自我的反省,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今天的我们,感恩他们,也要赓续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力量。
清明,珍惜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不管生前多么风光,功名利禄,家财万贯,最后终归成为一抔黄土,掩尽风流。
看清了尽头,你还执着于那些带不去的名利吗?你还会为那些身外物放弃陪伴身边人吗?
要知道,无常本是寻常,意外和明天不知哪个先来,与其等没时间了再后悔,不如珍惜当下,享受当下。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能把握的只在现生。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珍惜眼前人,做好眼前事。
把握当下,活在当下,不留遗憾,才是不枉此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
我是@颖妈育儿记,一个在教育行业20年的中年老母,关注我,一起修己育儿,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