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内心早已厌倦了凡事永远争吵,伤害,戾气深重,或阴阳怪气,正话反着说,不正常表达,添堵不说还难受。俗话说: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好听的话如春风拂面,身心愉悦;难听的话如利剑穿心,刀刀见血。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明明在讨论很简单一件事,却因为观点不一致俩人说着说着血压飙升上纲上线渐渐上升到人品、道德高度来给对方贴标签,以强势压倒一切的沟通与交流方式,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互看不顺眼,然后两败俱伤。然而问题还是问题摆在那里并没有得到解决,却要花大把的时间来修复刚刚吵一架带来的二次伤害,或者会蔓延至多次伤害,问题搁置得不到解决,甚至演变到互不相让的再也不理谁。所以才如此的青睐于每一个温暖,善解人意的良性互动。
稀罕那些人群中一些如珍宝般纯净稀有的品德,那些用温和软化曾经粗糙而坚硬的灵魂,让她在柔软的感动和呵护中热爱生活,热爱职场,热爱所居住的环境。一度时间民间和网络流行毒舌、言辞犀利、抖机灵、互怼,比的是怼人不讳。无论这件事对错与否怼了再说,舆论导向包括段子手,脱口秀,相声抖音也以怼人来抖机灵,带偏了民众的思维导向,误以为这种说话方式就是时尚。
我以为的怼人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怕久而久之养成了这种习惯,无论领导,长辈,平辈,小辈,不分场合,没有敬畏都一律顺嘴的怼。殊不知怼久了自带三分戾气,怨气,还会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所谓杀人三千,自损八百。这样的沟通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日常的正常社交,自不然的伤害了别人还不自知。我觉得谦逊和温和才是社交最好的润滑剂,既能缓解情绪,还能给自己的德行加分。 我常常爱说一句话:好好说话,正常表达,说好听的话。
奉上一些说话做事不伤人还能解决问题的攻略:永远别说反问句:“不然呢?”、“我怎么知道?”、“听明白了吗?”这种语气副作用大,自带攻击属性,居高临下的压迫感让人体感很不适。请随时带着理智脑出行,解决问题时别先动情绪,不和带着情绪的人争论,如果激动的时候他说3+2=7,你一定立刻说他是对的,此时闭嘴比赢得胜利更重要,凡事冷静的时候才能解决问题。不过事后诸葛亮,对遇到难处的,要么帮助,要么安慰,忌“当初我咋劝你来着?”,实在无能为力,就请闭嘴,适当的陪伴,倾听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