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发现这一封“情书”(请原谅我使用了这个词语,由始至终我认为它只是一张可爱的卡片,不过是因为儿子反复强调它是“情书”,所以才这样形容一下)已经很久了,是在儿子凌乱的书桌上翻出来的,心里面并没有别的家长那些所谓的震惊、惊奇、惴惴不安、疑神疑鬼……等等复杂情绪,反而有一点欣喜、一点好笑、甚至是一点希冀。
没有去追问儿子这张卡片的由来,继续将它淹没在书桌上那一堆乱七八糟之中,直到有一天,在儿子面前假装无意识找见了它,假装无意识的打开,一脸的云淡风轻问道:儿子,这是什么呀?
儿子一脸淡然:小马同学写的情书啊!儿子经常对这样的事情轻描淡写,一律归之为“阿猫阿狗模式”,云淡风轻地说着,仿佛自己是老练成熟稳重的大人一样置身事外。
问起这一封情书的来历,儿子说是班上的小马同学所著,被数学老师发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了一遍,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儿子讲得云淡风轻,我听得惊心动魄——要知道这样一点点稚子的情感的火苗,被一盆冷水从头泼到脚,不亚于数九寒天置身冰窟,我为那个纯真的孩子在心里感到难受——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不接受老师这样的做法。
在我的心里,是有一点窃窃的希望的——希望这样一封可爱的情书出自于儿子的手笔,我不希望儿子陷入所谓的“早恋”,但是我希望他可以成长为一个内心丰满、情感丰富、可以将“我喜欢你”大声说出来的男子汉。
自始至终儿子都没有承认是自己的手笔,一直都在用轻松的口吻描述着这一件事情,我仔细地审视着儿子的表情,又不敢过分地探究,怕引起不必要的愤怒,让他从此再也不会这样轻松自如的和我谈论这样的话题。
儿子说:那个小马同学长成那样,居然还想着有人喜欢他吗?不过,这封情书的字倒是写的挺好,比他平时的字写的好看多了。完了又说:也真是的,我们班里面有好多同学写的字和我写的字挺像的,搞得我都说不清楚了。我调侃他:就算是你写得也挺不错的,我感觉很可爱。儿子诧异地看了我一眼,问:为什么?我说:喜欢就是喜欢,没有什么值得好笑的。
这样的谈话,在母子俩说说笑笑之间被一带而过,貌似云淡风轻,我的心里面其实是忐忑的,有一种拿捏不了分寸、不知其中深浅的感觉,不说吧,有点担心;说出来吧,更加的担心——本来懵懂无知,或许就因此而引起关注。
02.
走过那些懵懂的岁月,听过了许多真实的故事,看过太多别人的感情,才明白:该来的总会来,捂住眼睛的做法,并不代表没有看见不会明白。
其实都是大人们要一惊一乍,仿佛自己当年不曾为谁心动过,好像小孩子就应该不知“世间情为何物”,似乎成年人的感情才是理所应当而小孩子一旦谈论感情就是洪水猛兽,不可小视必须严阵以待。
想起当年的我们应该都是这样,傻傻的自以为是的喜欢着某个人,自以为是的编织着一段爱情的童话,在日记本里面一个人感动,一个人忧伤,一个人记录下来两个人的、四季的悲喜欢欣——原以为都是因为他,许多年以后才知道,不过是因为那个纯真年代,写下来的不过一个人的悲喜欢欣。
这才是真正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终,一往而殆。”也许多年以后才有机会说出来,也许这一生就埋在心里无人知晓。但是那一点最初的心意的确是至真至纯心无杂念可爱至极。
上初中那阵子,有一个学姐,比我高一届,却总是喜欢和我谈论自己的小秘密,让我看她写在胳膊上的小诗,还有她忧伤的时候在手腕上描画下来的一朵梅,因为用墨水一遍遍地洇染,已经像纹身一样渗入肌理,永远都不会褪色。
那时候的我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常常喜欢玩那种面不改色的深沉,我面无表情地听着她诉说自己复杂的心情,面无表情地看着她手腕上的那一朵墨色的梅,心里面的震惊却无以复加——真的难以理解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居然可以到如此地步,而且还是一个人的悲与欢,另外一个人懵懂不知从来都没有回应。
我想是因为我的面不改色,才给了学姐轻松自在讲述心事的勇气——她并不需要有人懂得,她只是需要一个人倾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心事编织成故事,只是需要一个人的感动。
03.
想起小的时候,园子里有一棵杏树,当满树杏花都纷纷坠落,从诸多还没有指头大小的杏子中间,选出来一个小小的青杏,天天都要去看看它有没有长大,一日日地盯着它由小变大、由青变红、慢慢地散发出即将成熟的芬芳,内心深处无比欢欣雀跃——就觉得满树的杏子,只有它属于我,是听着我说的话慢慢地长大的。
然而有一天早晨起来,跑过去看我的杏子时,却发现它不见了,忍不住就放声大哭,家里人都说:满树的杏子,你随便吃啊?我只是觉得悲伤——属于自己的那一颗杏子不见了。
其实由始至终,从来都没有打算要吃掉它,只是从心底里期盼着它快点长大快点成熟,眼里心里都是等待着它慢慢长大的幸福,并不知道它长大以后如何去面对它。
就好像学姐的那一场无比深刻的心事,只是喜欢这样子默默地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并不知道两个人未来会怎么样,也不会规划未来,就喜欢现在这样子默默地喜欢着他。
常常为之心惊,不知道她的这一点心事何去何从。但是心惊的结果是随着时间流逝,一切都淡然而过,仿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好在没有人知道,好在没有人大肆宣扬,好在一个人的喜欢就那样无疾而终。
这样的感情,不能够被称之为“爱恋”,不过是一个成长的季节,一点特殊的情愫,牵系着一段时光,编织成一段感情,被自己独自演绎,与别人无关,与爱情无关。
04.
也许,每个人都有过那样的一段时光吧,曾经有过那样一种窃窃的喜欢,偷偷地揣着,不敢说与人知。每一个女孩子应该都收到过类似这样的卡片,上面写着一个男孩子真诚的心意。你是惴惴不安还是暗自欢喜?你是置之不理还是嗤之以鼻?你把它束之高阁还是弃之如履?
不管怎么样,任何一个人的心意都值得尊重,每一段感情都要珍而重之,尤其是小孩子的那一点纯纯粹粹的喜欢更是弥足珍贵。当时处身其中也许有点紧张无措,如今想起来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其实我在内心深处还是蛮期待收到别人写给自己的情书,不过一生惨淡经营,不曾有过这样的幸福时光。因此而怀疑人生,怀疑这世间是不是真的有那样刻骨铭心的爱?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起长大,不幸的是男孩子得了绝症,女孩子天天都去医院里陪着男孩子。男孩子说:我学会写篆字了,你念一首诗词,我用篆字写给你看。就这样,一个人念,一个人写,写了许多,被女孩子收藏起来留作纪念。
多年以后,这许多看不懂的诗词被女儿研究书法的男朋友发现,才知道当初的一字字,一句句都是用大篆写就的情书——因为爱你,才不能告诉你我的心事,不忍心让你牵绊太多;但是,我还是想把对你的爱说出来,让它陪着你度过漫漫余生。
常常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着,读着他们那一封封动人的情书,想象着那一场雁信往来的爱恋,是怎样的纸短情长、怎样的望眼欲穿?“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从前的爱情就是这样唯美,白纸黑字娓娓道来,写的人一往情深,看的人心潮澎湃,“鱼书蝶梦两浮沉”,写就一段真情留于岁月。
愿意一字字、一行行,为你书写情书的都是真情流露,都是拥有着浪漫情怀的人,他们写就的是一场纯粹的爱恋,是对爱情的顶礼膜拜,他们的眼里,没有一点亵渎,没有一点杂念。
一段感情的萌发,需要时间,需要蕴藉,需要认可,需要双向奔赴。所谓的“情书”,就是这样承载着两个人的心思来来去去心心念念,写下的是思念,读懂的是爱恋。
一个人的心动算不得数,谈不上“爱恋”,更上升不到“爱情”的高度,书写下来的不过是一场无法宣之于口的心事;两个人的锦书彩笺、鱼书传递,才是“不负相思意”。
“薛涛笺上相思字,重开又还重折。”一枚方胜儿,折折叠叠都是为了你;一曲新词,写不尽相思意,脉脉此情谁诉?爱一个人,一定愿意为你把相思写满尺牍,把一腔爱恋谱写成章,慢慢地讲给你听。
送一封情书给你,愿你知我心懂我意,不轻忽不疑虑不怠慢,“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为你把相思写遍,只愿潮有信,雁有声,一点相思云中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