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觉察的力量,带来身心的全面疗愈(下)

当我们走进内在的道路,

需要发现自我深处的创伤,

才能更稳健地达到真正的成熟;

这包括来自过去的悲伤、
未实现的渴望、

以及一生累积的哀痛。


前期文章


因此,心智的疗愈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把注意力带进思绪的内容,通过智慧的反省,学习把它们引导到更有益的方向。


通过觉察,我们可以认识和减少无益的担心和强迫模式,以澄清我们的困惑,解除破坏性的观念和意见。我们可以用自觉的思想。更深刻地反省我们重视的价值。


比如问自已:"我有好好爱过吗?",借此可将思绪引导到有益的方向,如慈悲、尊重和宽容之道。许多佛教修行运用重复的句子,以破除老旧、破坏性的重复思考模式,而促成改变。


然而,即使我们努力地对心智进行再教育,也不可能完全成功。不论我们多么想引导心智,它似乎有自己的意志。为了进一步疗愈心智的冲突,就需要放下对这些冲突的认同。


这是达到疗愈的第二种方法:我们必须学习退出心智的所有故事,因为思绪的冲突和意见永远不会停止。


当我们看见心智的本质就是思考、区分、计划时,就可以让自己脱离它铁钳般的分离主义,安住在身体和心之中。


我们以这种方式跨出自我认同,从我们的期待、意见、判断和冲突中走出来。心智认为自我是分离的,但心知道的比较多。


尼萨伽达塔说:"心智创造深渊,而心跨过了它。"


世上许多巨大的悲伤出于心智与心失去联结。我们可以在禅修中重新与心联结,并发现思绪的所有冲突背后,有宽广、合一、慈悲的内在感受。


心容许心智的故事、观念、幻想和恐惧的存在,但并不相信它们,不需要追随它们或实现它们。


当我们碰触到所有纷乱思想的底层,就会发现甜美而具疗愈力的沉默,这是每个人本来就有的和平,是心的良善,是力量,是与生俱来的完整。


这种基本的良善有时也被称做自性或佛性。当我们返回自己的自性,当我们看见心智的所有方式,而仍安住于这种平静和良善,就得到了心智的疗愈。



04

通过空性得到疗愈


以觉察力来疗愈的最后一个层面,就是觉察掌管人生的普遍法则,其核心就是对空性的认识。


这很难用文字描述。事实上,我虽可在此试着描述,但必须通过你自己的灵修经验,才能直接认识开放和空性。


在佛教的教导中,"空性"是指看穿或消解渺小、固着的自我概念时,所经验到的一种根本的开放性和一体感


当我们看见,自己的存在是短暂的,我们的身体、心和心智是由不断变化的生命网络产生的(而网络中没有任何事是分离和独立的),我们就会经验到空性。


最深刻的经验会引导我们深入觉察生命根本的开放和空性,不断变化和无法拥有的本质,觉察到它是一种永无休止的过程。


佛陀描述人生是由一系列不断变化的过程组成的,有身体的过程、感受的过程、记忆和认识的过程、思想和反应的过程,以及意识的过程。


这些过程是动态而持续的,没有任何单一元素能被称为不变的自我。我们自己就是一个过程,和生命交织成一体。我们像生命之洋的波浪,我们暂时的形式与海洋是一体的。


有些传统称这个海洋为道、神圣、真空妙有、不生不灭。我们的生命从中产生,是神圣的回应,是意识的活动和舞蹈。当我们领会了这个赋予生命的空性过程,就得到了最深刻的疗愈。


当你觉察地更为深入时,就能看见经验的活动。我们注意感受,发现它们只持续几秒钟;我们注意思绪,发现它们是短暂的,来了又去,未受邀请,像云一样;我们觉察身体,发现它的界线是可渗透的。


在这种练习中,我们对孤立的身体和心智的固着感便会开始消融,在意想不到的情形下,突然发现自己是多么轻松自在。进一步深入时,会经验到与万物和伟大的生命奥秘相连的开阔、欢愉和自由。


有位安宁病房的主治医师,在一位垂死的65岁老人的病房外,陪伴老人的子女时,体验到这种联结——


他们刚接到叔叔在车祸中丧生的消息,正在犹豫要不要告诉父亲。老人已濒临死亡,为了不让他难过,于是决定不告诉他。


但他们走进房间,他抬头看着他们说:

"你们不是有事要告诉我吗?"


他们正在怀疑他是什么意思时,他接着说:

"你们为什么没有告诉我,我的弟弟已经死了?"


惊讶之余,他们问他是怎么知道的,老人说:

"过去这半个小时,我一直在和他谈话。"


然后他把他们都叫到床边,对每个孩子说了几句遗言,十分钟后就仰头过世了。



你活在错觉和事物的表象中。

有一种你不知道的实相,


当你了解它时,

就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


而当你什么也不是的时候,

你就是一切。


如此而已。


碰触到这个合一的领域,就会得到疗愈。我们发现自己的恐惧和欲望,提升和保护自已的企图,都是建立在彻底错误的孤立感妄想之上。


发现空性的疗愈力后,就会了解每件事都交织在连续的活动中,在某种我们称为身体、思绪和感受的形式中生起,然后又消融或变化成新的形式。


有了这种智慧,我们就能在一个又一个片刻中开放自己,并活在变动不居的道中。


我们发现自已可以放下与信任,让呼吸自由进行,让生命的自然律动轻松地带领我们。


存有的各个面向———身体、心、心智,都是通过同样的关切而得到疗愈。


我们的专注力使我们更重视身体,发现身体是上天的恩赐;专注力能带领我们用心感受人类的情感,也可以疗愈心智,重视思想而不陷入其中;还可以使我们向生命的伟大奥秘敞开,发现我们的空性和完整性,以及与万物一体的真理。


(THE END)


Ananda 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