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年前看过《似水年华》,在那个懵懂的年纪,只记得是个很文艺的故事,只记得故事的节奏很缓慢,只记得故事里的小镇很美,只记得两个相爱的人最终没有在一起,一直以为这是个悲剧,以至于不敢再看第二遍。
但是从那时候起,莫名对乌镇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好像那里满足了我梦里最温馨、最平静、最美好的样子:千年古镇、凹凸石阶、小桥流水、落日余晖,一群质朴的人们在说笑,黄昏拖着长长的尾巴缓缓略过,当傍晚来临,小镇闭上眼睛,和小镇的人们,一同进入了梦乡。
直到今年,机缘巧合再次重温《似水年华》,在这个通透的年纪,还是那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还是那个质朴的小镇,还是那些简单的配乐,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它不是个悲剧!它只是个故事,它只是告诉你,反正爱有时候也可以这样~
故事的结尾,文独白: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是不是我们的爱情,也要到霜染青丝、时光逝去时,才能像北方的枝干一般,清晰、勇敢、坚强?
就这样,相隔千里,就这样,各自安好。
不忘却,不记起,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了吧。
至此,我的意难平也不再难平,是的,相爱有很多种形式,而文和英,他们相爱的方式是“爱过”,在他们心里,都有一个位置,是永远属于对方的,不相见,不打扰,只愿偶尔想起时,心底微微颤抖,嘴角轻轻上扬,已足矣。
当很多年后,我站在乌镇的长廊上,突然有种恍惚的错觉,好像看到了文拉着英的手穿过长廊,到了另一个时空,又好像,看到了他们在桥上相遇,在车站离别,我对乌镇,是有着一层深深的滤镜啊。
02
文和英是幸运的,他们在人生中的定局之前,遇到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所以即使相隔千里,却常常做着同样的事,说着同样的话。
文去台北,无意间走进一家店,却相中了英曾经想买走的音乐盒;
文去台北的山上看风景,又无意间邂逅了英认识的流浪歌手;
文在乌镇,英在台北,面对着同样大的小女孩,说着关于生命的同样的话;
这些,他们自己都是不知道的,然而,命运知道,不然他们怎会相遇?
文,这个眼里有星空的人,曾如此确定自己的心意,他说:也许,这一切都是梦境,醒来就忘了,可如果真是梦,我就更要说出来,不想在梦中都不曾说过:我爱你。
从不故地重游的英,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到乌镇,她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又跑回这里,我究竟是怎么了?是因为这水乡小镇?还是因为身后的这个男子?她在心中说:我做出了选择,我自己都不曾想到的决定,我决定再回来,然后留下来。
然而,他们太过相似,相似的犹豫、懦弱、倔强,直到错过。
邮筒不会说话,不会告诉文英的地址,文等不来英承诺的再次到来,然后留下来。文大病一场,从伤痛中走出来后,接受了一直在身边的默默。
默默知道文为了英崩溃、绝望,还是会承诺永远都会陪着他,永远不会离开他。
英因错过见父亲最后一面,心脏病发,无法告诉文她不能赴约了,病愈后英以为梦该醒了,就在现实中穿上了婚纱。
英的未婚夫不懂英为什么会去认识流浪歌手,但会夸她很有爱心,不懂她为什么不喜欢黄昏,但却会为她在每天黄昏来临前拉上窗帘。
默默和英的未婚夫都懂得去争取自己的爱人,而文和英,像两个小孩子,不主动,不敢再往前一步,都在等着被救赎,都以为就这样了吧,我们错过了。所以,他们或许只适合在梦里相爱,在现实中分开。
03
文和英的相遇、相知、相爱太过梦幻。
书院里的一眼对视,就像被电击中般挪不动脚步,他们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梦中的人,所以即使没说一句话,却胜似千言万语,他们甚至没有问对方的姓名、住址、过往,只知道眼前这个人,是一眼就感觉似曾相识,恍若隔世的,眼神在喜欢和不喜欢面前是不会说谎的。
几天的相处,就已经从灵魂深处爱上对方,明明刚刚认识,却像老朋友一样开玩笑,明明连对方的联系方式都没有,却期待着再次相见。我知道,相爱和时间无关,所以,我相信这样的梦幻是存在的,所以,之后的不期而遇、心有灵犀是如此真实、清晰,再到最后的思念成灾、阴差阳错,也是如此的现实、无奈。
故事的开始:
“你来了?”
“我刚到”
“我知道你会来”
“我知道你知道”
故事的结尾:
“你要走了”
“对,我要走了”
“我知道你会走”
“我知道你知道”
故事里:
“我们爱过吗?”
“爱过”
“多久?”
“一瞬间”
“那剩下的呢?”
“剩下的,是无尽的思念”
好了,尘埃落定了,我也不再遗憾了。遗憾是人生的常态,就像有人说过,把心中的“占有”换成“存在”,人生大部分的烦恼都会消失,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