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走进淅川盛湾石头村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走进淅川盛湾石头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那天,天空也刚好飘着细雨,戴万舒的这首《雨巷》便脱口而出,恍惚中仿佛走进了戴望舒的雨巷......

眼前这古老的村落,那虽已斑驳陆离的古建筑仍从龙凤兽脊或俯或仰或垂或翘的形态以及残存模糊的碑文中,展示着曾经的雄伟华丽,承载着岁月的年轮沧桑。古殿紧傍石一棵将近300年的银杏树干上,挂着一口用来提醒学生上下课的铁钟。每当钟声响起,那洪亮,那韵律,那悠长,勾起多少五六十年代人儿时的回忆和惆怅。 



石头村顾名思义村不离石,石不离村。石板路,石板墙,石板房。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上流,草在石上生,树在石上长。石板路依山依坡,或崎岖或逶迤,或陡峭或平坦,一直蔓延到山的深处。沿着石板路的两旁,石板房依山而建,一座座,一栋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伫立期间,环顾四周,你不能不由衷感叹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不毁山林,不用一木,利用大自然馈赠的千层石,就地取材,起屋建房,遮风挡雨,传宗接代,绵延香火。 

  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来到村寨峰顶英雄渠。举目远眺,英雄渠像玉带,像长蛇环绕逶迤在层山峻岭之中。不知从何处而来,又不知流向何处。英雄渠建材全部取材于千层石,经村民粗糙灵活的双手绵延数十里铺就英雄渠。据说这里的英雄渠比林县红旗渠还要早好多年。  


凝视着在眼前缓缓流过清澈见底的渠水,恍惚中蔓延数十里层山峻岭中,又响起上万修渠村民叮叮当当敲击石板的锤声,铁镐声,号子声……这就是人民的力量,靠着粗糙勤劳的双手,和立志创造幸福生活的向往,可以搬山填海,可以使日月换天。他们平时像山涧细流,朴实无华,润物无声。一旦汇集成流,汹涌澎湃,无坚不摧。记得小学时学过的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就是英雄的气魄!正如毛泽东他老人家所肯定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站在渠上,俯视村寨:苍山翠绿,飞瀑飘逸;薄雾轻柔,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笑语不绝。整个村寨洋溢着宁静,淳朴,温馨,祥和。  

这就是盛湾石头村,一个远离世俗,可以净化灵魂的圣境。一个尚未沾染商业铜臭的,让人流连忘返的一抹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