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毛病,都是惯出来的

我的第39篇原创文章,与您分享



进出电梯时,里面的人还未走出来,外面的人就进到里面。

上下地铁时,上车的人全部堵在开门的地方,车门一开,没等里面的人下车,就往车上挤。

在超市“打称”的地方,老是有人不排队,肆无忌惮地挤到前面,丝毫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以上场景大家是否也遇到过,这都是极其不文明的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为什么还是存在这样的行为呢?有人说是素质低,也有人说是“优越感”作祟。其实,很多时候,这些“坏毛病”都是惯出来的。



身材魁梧的大哥是如何被大叔制服的?

有次,我去超市购物。刚开始,挑了一些鸡蛋,便排在一个人后面,准备称重。眼看前面的人已经称完了,该轮到我了。这时,从我后面窜出来一个身材魁梧的大哥,插到我的前面。虽然当时我心里很不高兴,但还是没有勇气去跟他理论。他单手端着一托鸡蛋,由于用力过猛,放在边缘的一个鸡蛋,一不小心就从托盘中滚了下来,重重地砸在地上。我和称重员都用吃惊的目光看着他,而他只是尴尬地一笑,并没有要道歉的意思。称重员见状,脸上透着一丝无奈,对他说“算了,你去找保洁打扫干净吧”。见大哥走远后,称重员又抱怨地说“本来也没有几个人,非得插队,这都是什么人啊”。

我称完鸡蛋后,便去挑选水果和蔬菜。此时人比较多,称重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挑好东西后,便推着购物车排在后面。在我离称重台还有十来个人的时候,看见一个大哥没等前面的人反应过来,又准备插进来。一个五十来岁的大叔看到后,朝他喊“哎,说的就是你,去后面排队”。大哥连忙解释说“我就一个包菜和一点葱,很快的”。大叔继续说“大家都一样,不要浪费时间”。看到大叔如此坚定,大哥便气冲冲地朝后面走去。我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刚刚打碎鸡蛋的大哥吗?刚在鸡蛋称重台插队,闹出点“小插曲”,他并没有悔改。到了这边还想要插队,庆幸的是终于有人能“治”他了。

碰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想反正也不差那么几分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了。插队的人在没有人提出异议,也没有人制止的情况下,仿佛自己做的都是“对的”,这反而增长了他的嚣张气焰,变得越来越不守规矩,自然就养成了插队的“坏毛病”。如果有人勇敢地站出来,不再惯着他的行为,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他也就懂得该如何做了。



外卖小哥“多么痛的领悟”

我楼下住着一个小伙子,是个外卖配送员。有一次我看到他逆向行驶在人行道上,还不停对前面的行人按喇叭,这是非常不友好的行为,并且他毫不顾及他人和自身的安危,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这也太危险了。作为他的朋友,也出于对他的关心。我便给他发了一条微信,告诉他这样做的危害性,让他以后不要再出现这样的行为。他虽然口头上答应我了,但是碰到比较急的订单,还是会做“出格”的事情。

昨天,他给我发来两张照片,一张是交警的罚单,一张是他受伤的手臂。原来,他逆行时发生了交通事故,还好不是特别严重。我有些气愤,也有些担心地对他说“别难过了,赶紧去医院吧”。然后,他回了我一句“哥,我以后再也不逆行了”。

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我千言万语地劝说,还不如他一次“亲身经历”的效果好。这就好比小时候,父母对我们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堆,我们照样还是会犯错。在爱的庇护下,我们也就难以感受到“坏毛病”的真实危害。于是,就有了“坏毛病都是父母惯出来的”这一说法。

刘润老师说“经过多年的进化,人类的社会属性部分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就叫做道德。每个时代的人都会给道德中的社会规范画一条最低的线——底线,这条底线就是法律”。

道德规范和法律只能作为我们行为的一条参考线,而真正能改变自己想法,影响自己行为的还是内心那杆“秤”。不以自我为中心,怀有利他之心,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往期精彩回顾


摔倒两次又如何,人生处处有惊喜

别急,让改变慢慢发生

一个人心智成熟的三种表现,你有吗?


你的每个赞和评论,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