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总有人问: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有人说,我生活在最底层,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有人说,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用不到那么多的东西,读来也无用,更何况,哪有时间和精力来读书啊。
还有一部分人,总是在网上宣扬“读书无用论”,是穷书生的酸腐和那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很难说,这些话说得不对,他们说这话,总有说这话的道理,不是都说,存在即合理吗?大概是合理的吧,但却不合时宜,也不合长久幸福的理。
我们总是把穷和书生联系在一起,称呼他们为“穷书生”,自古就灌输了一个不太好的概念,因为他是书生,所以才这么穷。
但少人反过来想,因为他穷,所以他才会一直不断坚持地读书。
读书改变命运,无论是以前的科举,还是现在的高考,穷人翻身的路径和与这个社会发生颠覆性的交集,恐怕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捷径了。
网上有一条留言,说现在早已过了靠脸皮厚心狠耍泼就能赚钱的时代了,没有文化的支撑,在这个知识奋进的时代里,只能生活在最底层,靠着每天披星戴月赚到的微薄收入,过着得过且过又不甘却只能认命的生活。
他们一边抱怨却又一边放纵自己,从来不会思考如何改变当下的境遇,不会去在闲暇时学一门技能,他们只会选择跟人闲聊、打牌、无用的社交、刷手机和追无聊的剧。
他们一边羡慕别人的好命,却又一边讽刺命运的不公,却总是忽视了自我的提升。
你看不见的地方,是别人花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在持之以恒地做着一件事,成功哪有那么轻易获得。
网上有一位作家成名以后接受采访,他说,我写作八年,前六年是怎么熬过来的你们不知道。
几乎前六年的每一个月,自己的收入都可怜得只能住地下室吃泡面,无数人劝他放弃,也无数人嘲笑他没有天赋还要吃这碗饭。
但他始终如一地保持自我的信念,坚持写作,一路走下来,在第七年开始出现奇迹,第七年月收入达到每月过万,第八年月收入可达十万。
外面的人只看到了这位作家的成功,哪里知道别人成功背后的故事与坚持呢。
当一个人在自我信念坚定之下,拥有屏蔽力,才是到达成功的绝对路径,因为一路走来,耳边太聒噪,干扰的负能量太多,很难清心不受影响,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不信任,如何坚守自我的信仰?所以,屏蔽力,是一个人一定要拥有的一项超级能力。
学会摆脱无用的社交,不迁就任何人做违心的事,不讨喜的圈子也没必要强融,有人非议,那就用远离,没什么大不了,生活始终都是过给自己的。
这多少有些像圣经里的“窄门”: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当然,能进窄门的人是幸福的,但那条路走的人也少,路也窄,得需要人有多高的屏蔽能力,才能始终如一地走下去呢!
章小蕙这个女人,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小姐出身的她,25岁和钟镇涛结婚,36岁破产离婚,背负了2.5仇的债务。
之后她一个人开买手店、写专栏,请律师打官司,还要面对香港媒体的流言蜚语和诋毁。
章小蕙的屏蔽力在此时展现出超高的水准,她不屑于去面对公众解释,任由流言满天飞,说她是败家女,钟镇涛在媒体上也把她描绘得如此不堪,可她从来不理会。
她说,哪里有时间去管外界的事,我自过好我的人生就够了,累了就睡觉,醒来就拼命赚钱。
42岁的章小蕙移居美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静下心来写作、看书、学习莎士比亚戏剧学、参加社交等。
一晃就是十年,这期间,她送走了父亲。
父亲一走,她想,自己是该回来了。
52岁的章小蕙华丽归来,创办公众号,继续开启她目买手鼻祖之路。
如今八年过去了,章小蕙的店铺销量已经火遍全网,一场直播,带来六个亿的销售额。
60岁的她,没有经受挫折的沧桑感,如小女孩般恬静温和,知性且高雅。
如今的她,依然随时把书捧在手心里,写作,是她终生的事业。
多读书,尤其是女人,更应该多读书。
一个家庭里,女人这个角色扮演着极期重要的身份,关乎家庭三代人的见识与思维。
母亲,作为家庭里对孩子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人,她的见识可以直接决定下一代能走多远,思维的边界可以扩大多少, 她的认知也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路和选择的方向,无论是事业、婚姻,还是社交。
有一句话叫,父亲教给孩子的是生存,母亲教给孩子的,则是生活。
生存是本能,生活则是距离幸福的距离。
当你看到许多精神内耗的家庭时,经历了一场不可理喻的原生背景,很难想象得到,这个家庭里的孩子会存在怎样的人格缺陷,他们又会在成年后用多长的时间来填补当初的空洞与裂开的伤口。
如果生长在一位有智慧有文化的母亲家庭,这样长大的孩子又会是怎样的光景,两则的路又怎么会一样呢?
不要再被那些所谓的“读书无用论”迷惑了,你读过的每一本书并不能给你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但正如我们小时候吃的每一口饭,都不能立马看见长个子一样,但他却是我们身体强壮,长高长大的基石,刻在骨血里的东西积累成了自己未来的模样。
我们看的所有的书,都会汇聚在一起,形成我们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着我们的面对选择时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它是通向自我幸福的道路。
读书不是功利的,正如一个健全文明的社会,也不应该只将获得财富的多少,作为评判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唯一标准。
一个人的能力应该是多样的,而拥有学习的能力,读书的习惯,优雅的谈吐,良好的教养,这些都是评判一个人活得是否成功的途径。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2》里,有一章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不能去行万里路,那么在书里,就是你的诗和远方。
在书房里,大概是所有文人觉得最慰藉,最安心,也最舒坦的地方了吧,在书桌前一坐,或许只有读书人才能体会到的那种满足感,没有什么可比的了。
那些作家花一生或者用一辈子的经验写出来的作品,我们用一本书就能全部学到,难道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事吗?书里包藏着多少人的心血与经验,让我们少走多少弯路,我们翻阅每一页,就是在体会不同的人生经历,还有比书更有趣的事吗?
读书,从来都不是无用的。
无论是富贵与功名,清欢与简单,都可以通过多读书来达成你想要的样子。
只是,看你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了?书又该怎么读?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