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VLOG记录生活点滴,有人用文字吐槽生活琐事。
有人在头条分享日常,有人在知乎询问人生疑惑,有人在小红书种草,不过,似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发朋友圈、晒日常。
大概熟人太多了。
也许你会吐槽自己的生活过于乏味和枯燥,有什么好记录的呢?其实不然。
在我看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并不仅仅是记录,而是通过记录的一件小事中获得一些感悟。
人生来就是要历练,那为何不加以思考,从而读懂生活。
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卢昌海就是一位非常喜欢在微博记录自己生活点滴的博主。
而这本《我的“微言小义”(二集)》正是甄选了他2017年1月-2020年7月间的微博,所以这是一本“微博体”作品,不过在我看来更像是散文随笔类的书籍。
内容多为作者/博主的见闻随感、理科漫笔、科学微史、闲言碎语,不过,文中句句凸显了作者的人生的智慧、从容和豁达。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色彩”可言,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目前的人生方向一片迷茫。不妨看看卢昌海《我的“微言小义”(二集)》。
他说:"其实挺喜欢有梦——当然指醒来仍有印象的梦,彷佛将原本虚掷的时间变为了在平行宇宙里的遨游。好梦固然回味无穷,就连噩梦醒来也别有一种劫后余生般的欣慰。"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论是学霸还是社会精英,都会有做梦的时候。
是好梦还是噩梦,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亦如作者所悟噩梦也可以是劫后余生的欣慰,是幸事,不必过于深陷其中。
他说:"人生的路,前半段是上坡,视线的终点是天空,后半段是下坡,视线的终点是墓地。"
有大智慧的人,总结的人生路程都是那么凝练精准。
人生前半生,我们在学习,在拼搏,人生下半场,则是妥协与和解,直到生命的终点。
他说:"我读文章时,所吸收信息和享受文字外,还会自动处于一种纠错的状态,会随时闪过诸如这里缺少说明,这里有个破绽,这里漏了可能性,这里前后不自洽......的念头。"
以前看文章我会一字一句看完一篇文章,看到精彩的地方会停留,细细品味,现在看文章,就像是在完成一份快速阅读一般,毫无收获。
很久没有像作者这般,有纠错的念头,有看是否存在逻辑问题。
他说:"如果说人与狗的差别的100与1的差别,那么人与人的差别有时是100与-100的差别。"
当我看到作者这段“闲言碎语”时,我深思了很久。
是否可以理解为,有时人不如狗。
作为读者的我,至少是这么理解的。
他说:"自嘲不仅是一种风度和雅量,而且也有实用的一面,那就是把原本会让人笑你的事变成了让人跟着你笑的事,把原本笑你的人变成了跟着你笑的人。"
自嘲也是社交中的一种技能。
不过,目前我还学不会,风度和雅量不是那么容易学会,大概是我还不够成熟,脸皮过于薄了些。
我是十分佩服那些在职场中,社交圈里,把自嘲运用得那么熟练的成功人士。
他说:"读一部好的小说,看一部好的连续剧,会渐渐把书里、剧里的某些人当成好友,“全书完”或“全剧终”时则彷佛好友离去,不免怅然若失。"
他说:......
生活皆琐事,以微言见小义。
“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所以,不妨记录生活点点滴滴。
愿人生充满智慧、从容与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