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浩
深秋,大街小巷总能闻到一股甜腻腻的栗子香味,那香味似一根无形的绳子,牵引着人们不由自主地走到栗子铺前,买下一包温暖的糖炒栗子。喜欢那种包食品的纸袋,有点怀旧的感觉,让人安静。
“八月梨子,九月楂,十月的栗子笑哈哈。”满山坡的栗树枝繁叶茂,树上挂满了栗子球,青绿色,圆鼓鼓的,周身是刺,又尖又细,犹如卷成一团的刺猬。当树上栗子泛黄时,栗子也成熟了,这时栗壳会渐次暴裂,露出枣红色的栗子,风一吹,栗子就会掉落下来,散落在树叶间,草丛里。
未成熟的栗子,生吃最好,剥掉外壳,黄澄澄的栗果便呈现在眼前,温软如玉。咬上一口,脆生生的甜,浓郁的清香如云雾般散开。
上海人对栗子情有独钟,每逢深秋时节,满大街都是糖炒栗子的香味。姑妈家的芸姐特喜欢吃粟子,踩着细细的高跟鞋上街,必捎回一袋糖炒栗子,她温婉地笑着说,阿拉喜欢吃,因为栗子美容。买一包滚热的糖炒栗子,踏着一地的落叶回家,一边看着喜欢电视一边吃栗子,风霜雨雪都关在了门外,这时会感觉莫名的幸福。
张爱玲在小说《留情》里写到,“敦凤停下来买了一包糖炒栗子,打开皮包付钱,暂时把栗子交给米先生拿着。滚烫的纸口袋,在他手里热得恍恍惚惚。”张爱玲爱吃糖炒栗子,每次回寓所途经栗子铺,总会放慢脚步,细细听师傅操着长柄铁铲炒栗子的“擦擦”声,深深嗅那桂花糖和砂子混合散发的香气。张爱玲的文字总是透者无边的苍凉,好在有这么一包糖炒栗子,让人感觉到尘世的温暖。
《红楼梦》里,宝玉的乳母李嬷嬷来看宝玉,看见酥酪,拿匙就吃。一个丫头说是“给袭人留着的”,结果李嬷嬷听后“赌气将酥酪吃尽”。宝玉回来后,袭人只得哄骗宝玉去吃“风干栗子”。风干栗子,就是取新鲜栗子放于布口袋中,悬挂于自然通风处,阴干后即可去壳食用。汪曾祺曾写道: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
杭州西湖烟霞岭下桂花是出名的,桂花飘香时栗子也成熟了,桂花煮栗子成了路边一道佳品。糖炒栗子是很有诗意的美食,总是和桂花和秋天连在一起。汪曾祺曾说: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总觉栗子是一种美好的零食,喜欢剥栗子时那种闲淡的心情,坐在阳台上,一边读着书,一边细细地啃着栗子,栗子里风月无边,人生雅趣美妙横逸,生活需要些情趣,来温暖我们的人生,来滋养我们的生活。
作者简介:
李昌浩,发表作品一百余万字,作品散见《新民晚报》《新华日报》《小说月刊》《广西文学》《短篇小说》《北方文学》等,散文《古镇》获全国散文大赛征文三等奖。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