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彼其胶于人欲之私,则利害相攻,毁誉相制,得失相形,荣辱相缠,是非相倾,顾瞻牵滞,纷纭舛戾,吾见其烦且难也。
王阳明说,这人世间的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祸福相依,没有绝对的事情。
你以为得到了宠,可能对你是害,你可能会招人嫉妒。
你以为有一个很疼爱的父母,也许他的骄纵,正是毁灭你人生的导火线。
若是你生活艰难,正是磨炼你坚强意志的时候,若是你幸福甜蜜,也要有远虑,千万不可得意忘形,埋下祸患。
以其去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如将让自己的生活经营好。
我们所看到的别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真实的人生是每个人都有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事。
譬如鸟不知道自己的家是天空,鱼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水里,但是它们都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快乐自在的生活着。
不会去索取,不属于它们的,所谓更广阔的天地。
若鱼到了天空,便失去了水,而鸟到了水里,又没有了天空。
人心中的私心和欲望总是会生出各种的妄念,而这些妄念所求,却并非我们真正所需。
只是徒增烦恼,障碍了快乐而已!
2、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人之所以会心累,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得失之间,读书人在读书和写作上怎么会累人呢?
其实我们心中的总是想着读书意义背后的功名得失而已。
王阳明的一生起起落落,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到龙场,虽然外部环境,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但他的心中却能坚守初心,坚持读书,坚持研究学问。
从来没有在得失之间放弃过自己。
他也曾考试落榜,也曾仕途受挫,被奸人追杀,穷途末路,为生活下地耕作,这些的挫折也成就了他的坚韧,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当一切都过去之后,我们才明白龙场的那段经历,也成就了他的“龙场悟道”。
回头一路走来,在这得失之间,到底什么是得?什么是失?
因此不用计较太多,向前走,当一切都成为过去之后,你才会明白,那些你以为的失去,也许是命运的转折和眷顾。
3、但论议之际,必须谦虚简明为佳。若自处过任而词意重复,却恐无益有损”
王阳明认为做文章应该要化繁为简,过多的重复反而有相反的作用。
其实大道至简,人生也是如此。
当我们经历很多的故事,见世界,看众生之后,看过繁华后,就会越来越喜欢这种简约而不浮华的生活状态。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通透觉悟的人,越能在朴实的生活中感受生活的韵味,就如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恰到好处,却处处灵动。
4、心无所累,意无所牵。
王阳明一生仕途坎坷,人生大起大落,可是他的内心依然的坚韧如初,那些困苦的经历反而成就了他。
不断的修行自身,失意的时候,内心就不会动乱不堪,找不到方向,得意的时候,也不会忘形自大,目中无人,轻贱别人。
相由心生,境随心变,外界万物总是变化不停,不执着外界的得失,才能不被外界所累。
而我们的意念中那些好好坏坏的念头,就如花园里的花草,好的念头就是花,而恶的念头自然是杂草。
善护念心中的善念,扫除心中的杂草,剪掉那些多余的负担,才能身心自在,不受牵绊。
5、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王阳明认为,心中的欲望减少一分,心中的良知就能恢复一分。
人就不会被外在的物质世界所困,心就自在了,烦恼也就少了。
这天地万物本没有烦恼,我们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不一样的,快乐乐观的人看到的是这阳光明媚,小桥流水。
悲观痛苦的人看到的是花落悲凉,杜鹃啼血,其实这些都只是心境的写照,景色一样,心境却是不同。
而心中的愁闷与纠结,都是我们的得失欲望给我们套上的枷锁,于是烦恼不断,欲望不止,自然身心疲惫,难以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