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苦苦追寻的答案早已知道
人和动物的区别,人是有自我意志的,人可以自由地控制本能反应,而动物只能靠着本能控制自己,它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出于本能。对于看书、学习、运动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往后越难抵制外部诱因,总有种想认命的感觉。但随着身上的重担越来越多,感觉就像不带任何器具的自由潜水,从一开始的活力无限肆意下潜,到逐渐缺氧恨不得立马冲到水面。只是我们下潜得太深,根本看不到还有多远才能到水面。那种上不去又不能放弃的煎熬心理,只差最后一根稻草。
以前总有一个疑问盘亘在心间,同样都是第一次做人,为什么有些人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好呢?在同样四肢健全大脑正常的情况下,自己与他们的区别又是什么?他们就没有做不好事情的时候吗?年轻时不曾深思过这些问题,只是觉得优秀的人都是天生的,或是出身的差距造成的。对于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一股脑儿的都归咎于外部因素,要么是自己不够幸运,要么是自己没有好的出身,要么就是这件事情自己本就不会,怎么可能会做好。其实我们会不会做一件事情,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情难不难,而是在于这件事情对于我们有多重要。以前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经过了山路十八弯后,发现原来我们追寻的答案自己早已知道。(只是臣妾做不到啊)
02 做看不到的事情,才能得到看得见的
生活不会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与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们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一段路。但如果我们站到终点往回看时,会发现这一段路或许是刚起步,只是我们缺乏的是上帝视角。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自认为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忿忿不平。请不要着急,为什么我们改变了,为什么我们努力了还是没有效果。一努力就要看到效果,那是小孩子做的事情。作为一个成年人,耐心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把眼下能够学到的东西慢慢学好,等待着它们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就像我们想要秋收,不只是播完种就算大功告成了,还有灌溉与施肥,以及耐心等待农作物所需的成长时间,因为它不会随着我们的意志而生长,也不会只靠自身而成熟。过程里并不是只有等待,还需要我们辛勤地耕耘,这里面我们会做很多与农作物成长并无关联的事情,但却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而这些多做的事情,一定也会加倍地回报于我们。就像地面上的农作物,是地面下的东西创造出来的,我们看得见的东西,来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我们想要改变果实,首先必须改变它的根,如果我们想改变看得见的东西,就必须先改变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当下的所有努力,就像建一座高楼大厦,只有把基础做得稳固了,才能屹立于天地间而不倒。
03 认知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壁垒
我们所见到的每一栋高楼大厦,都是由看得见的主体与看不见的基础所组成,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到基础,就认为主体就是它的全部。反而问为什么自己做的和别人一模一样,却无法象他们的楼体稳固地立于天地间。这是我们的疑惑,也是我们的问题所在。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是我们的通病,要承认自身的不足,不要拿一时之气当认知,这样只会显得我们更愚蠢。记得郭德纲有一则笑话:“说他和火箭科学家讨论火箭用什么燃料,他说要烧煤,最好用精洗煤。”而有些人或许就会极力地证明此言论大错特错,甚至会和郭德纲争论的面红耳赤,用一大堆科学理论来矫正这种错误思想,但是这和对牛弹琴有何区别?对于认知层次不同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认可他的说话,默默远离就好。
其实想一想,对于大多数认知上的争论,谁对谁错于我们而言又有何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自己的言论,何须因一时一人的反驳而自毁长城呢。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由人。事情的对错自己心里清楚,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随他们说去吧,结果自会为我们证言。请不要为了那些无关紧要的人与言论而惆怅,因为这就是成长,我们安之若素即可。当我们还没有找到想做的事情,就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因为不管我们活成什么样,不管我们多优秀,多完美,总有人喜欢我们,也总有人不喜欢我们。别人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自己哪个更重要?都很重要,而两者不可兼得时喜欢自己更重要。时间虽不语,但却回答了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