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也许吧!
但这不是一个观点。而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的情绪状态。正如佛家所说的,“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当一个武士,被人出言侮辱,从而怒发冲冠,拔剑相向。而当他拔剑的那一刻,就宛如身在地狱,当他选择原谅和释怀那一刻,就如同身处天堂。
试问有几个人,可以做到被人无故出言侮辱,能够内心波澜不惊,不生愤怒怨怼之心。也许,是人性本恶。
当我们处于极度愤怒那一刻,内心的魔鬼被释放,于是我们放弃理智,任自己被情绪操控,为所欲为,脸上是绝不后悔的决绝。
而我们往往都不会考虑,也不愿意考虑愤怒任性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伤害了谁。也许,那一刻的你是最真实的,没有任何束缚的。
也许,我们无法承担任性造成的后果,却依然选择这样做,只为成全心里的自己。别人怎样,于我有何关系呢?也许,从我们有自我意识开始,就是自私的。
这种自私,不是道德上说的那种自私自利,而是自我,是自我意识的渐渐形成,而从这一刻开始,世界才真正有我的存在。
平时的我们,善良、热心、与人为善,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会为了他人而适当的退让和宽容。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无事发生时谁都可以做到。当我们,处于自我不可控制的状态下,就会暂时抛弃这些,而做出偏激极端的反应。
恶向胆边生,念从心底起。变得邪恶又自私,为了自己心里的念头,可以不择手段。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社会上,总有一些恶性案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吧。
也许,人生本来就是一次修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记得电影《一代宗师》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正确地认识了自己,面对自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面对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见天地】:不看大地,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见汪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肤浅;不见高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不足。正因为见识过天地,所以懂得进退有度,从容不迫。内心有所敬畏,亦有所慈悲。
【见众生】:见过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见过天地,知道自己的卑微,这时再面对众生,才能做到所谓的虚怀若谷,大象无形。
[微风]一次次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终会在某一刻,醍醐灌顶、顿悟人生。不再纠缠于繁琐而令人厌恶的烂事,不再内耗于自己坏情绪里,不再执着于事物的表相,活得清醒而明白。
从此不纠结、不抱怨,那些曾经被内耗的精力,都变成了直面问题的勇气,深度思考的理智,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内心的从容与淡定。你有前进一寸的勇气,亦有退后一步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