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日,是祖国73岁生日,古人说人73岁是个“年龄坎”,我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疫情,3年了,依然看不到结束的希望,看到的是百业萧条,对普通百姓来说,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作没了,口袋钱少了,物价涨上去了,明显感觉生活艰难了,每天生活在不安之中,感觉我们正在垮这道坎,但愿能顺利跨过。
改革开发的这些年,终于让很多中国人过上了好日子,开放了,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真实的模样,不再是井底之蛙,不再以为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还在受苦受难,明白了落后和先进的差别,知道了好日子是什么样的,好日子才是人间真正的烟火,苦日子不是。
在艰难的日子里,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努力守住我们曾拥有过的好日子,盼望曙光还能再现。遇到的吴师傅就是努力中的一位。
去浦东机场,叫了网约车,车主提前到达在门口等候,看到我拉着行李出来,师傅赶紧下车问候并帮忙,把行李细心放好,并帮我开了车门,一看就知道师傅是做事用心的人,对师傅印象不错。
上车后和师傅聊天,得知他姓吴,是建材市场的一个店主,因为店里生意不好,他让老婆一个人守店,自己出来跑车赚点钱,补贴下家用。一路上,他给我们讲了他的故事。
我来上海二十多年了,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经历者,也是受益者,我的命运因为改革开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没有赶上改革开放,我根本无法想象今天的生活,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上海,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有可以维持一家人生计的小生意,儿子已经成家,我和老婆守着店,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虽然普通、平凡,但我们很知足,如果再让我们回到以前的日子,我是一万个不答应。
我老家在井冈山,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地方,但井冈山也是著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到2017年2月,才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全国第一个脱贫的地方,脱贫时间离新中国成立已经68年了,这样一个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地方,贫困了那么多年,你敢相信吗?
脱贫前的井冈山,贫困人数占总人口20%左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我就生在这贫困家庭中,在整个村里,我家还是贫困底层的,你可能都无法想象穷成什么样子。
我们村有一百多户人家,都散落在山里,爷爷奶奶都有病,长年躺在床上,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一家7口的生活全靠父亲在外打点零工维持,父亲到处打工,家里的农活和家务,还有照顾有病的老人就全靠我母亲,她每天起早贪黑,不停忙碌,一家人还不能吃饱饭,我在出来前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也从来没吃过一顿饱饭,在老家那些日子是一生中最痛苦的记忆。
我们一家人就在贫困中煎熬着,直到1990年哥哥到广东打工,每月会往家里寄钱,一家人的生活才有了点改善。
在邓爷爷南巡后,家乡出现了外出打工潮,我也跟着去广东找哥哥,后来哥哥跟着老板来了上海,我也一起来了。哥哥老板是做建材生意的,开了好几家店,我就到店里做帮工,妹妹长大后也到了上海。
后来哥哥自己开了公司,在哥哥的带领下,我和妹妹各开了一家店,店虽不大,但生意不错,靠着一家人的勤劳,一点点积累财富,我们买了房,成了家,生儿育女,过上了以前无法想象的生活。
那些年的经济环境真的很好,不管你做什么行业,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一家人在一起,或朋友们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谈论怎样能把生意做得更好,那时每个人都信心满满,我们真赶上了好时代。
爷爷奶奶去世后,哥哥把父母接到上海一起生活,我们兄妹的家都住在同一个小区,各自有家,互相还有个照应,一家人在一起,过着在别人眼里普通,但在我们眼里是天堂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永远脱离了可怕的穷日子。
疫情3年,生意越来越差,有些熬不下去的同行只能关门回老家去了,我还在坚持,只要能熬过去,我就不会放弃,希望疫情结束后,一切都会好起来。孩子们都是在大城市长大的,他们根本回不去那贫瘠的地方,就连在那里长大的我,也不想再回去。
我这辈子最要感谢的一个人就是邓小平爷爷,没有他,我们一家可能永远会呆在贫困的山区,过着极其艰难又看不到希望的日子。
我用30年完成从贫困到小康,从山区到大都市的使命,让我的孩子们摆脱了贫困的宿命,有了更高的起点,这一点,我特别欣慰。
走出来才知好日子是怎样的,好日子是人间真正的烟火,苦日子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