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老总,跟我聊天。他说有时候,感觉很孤独,身边都是利益相关的朋友,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也害怕在亲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脆弱。
总是这样,人生是一个慢慢领悟的过程。有些人可以陪你很长时间,有些人只能陪你一程,但陪在身边的,不一定她能理解你。没有在你的身边,你也慢慢丧失了交流的渴望。
所以,越来越习惯,一个人消化所有的挣扎和迷茫,一个人承受孤独和寂寞。
人过三十,独自咀嚼孤独的味道
三十岁以前,我有工作,也有一些同事和朋友,但三十岁以后,辞职在家里带孩子,没有工作,和以前的朋友、同事,也慢慢疏远。
这几年,几乎也处在自由职业的状态,平台的运营和方向调整,从来都是依靠自己下决定,没有可以商量的朋友,一个人单打独斗,慢慢从几个粉丝,到几十万,凭着一腔孤勇,走到现在。
偶尔忙完所有事情,会一个人在湖边散步。其实,也慢慢领悟到一些东西:
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也没有完全可以参照的东西。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管结果如何,勇敢尝试。
这三年,从放弃投稿,到做自己平台,一路跌跌撞撞,现在依然也会迷茫、挣扎,但比以前更坚定,也更执着。
没有朋友,我把所有的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分享在文章里。没有同事,我一个人学着做好几样事情,不仅学会了写东西,编辑文章、拍视频,也学着在直播的时候侃侃而谈。
一个人活成了一个团队。
孤独的日子里,我没有成为一个废物,不停在尝试新的东西。平台数据起起落落,粉丝来来往往,也能坦然接纳。
我们不需要成为别人,也不用照搬别人的生活模式。在自己的领域内,尽量有新的拓展,就是一种进步。
孤独不是自怨自艾,而是渐渐接受没有朋友的事实,一个人也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孤独的时候,学会自己跟自己对话
孤独有时候是一种感觉,有时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疗愈。每个人都渴望有孤独的时间,但未必每个人都能坦然接纳这种孤独的状态。
外在物质的满足,其实是短暂的,并不能解决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当你在物质的世界中慢慢迷失,心里的欲望慢慢膨胀,那么很难真正安静下来,做到自己跟自己对话。
刘若英说:孤独感与生俱来,不会因为你是一个人,所以必定孤独,或因为有人相伴,所以圆满。
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有饱满的孤独;两个人的时候,不见得就能消解孤独。
学会跟自己对话,其实是一门功课。
怎样才能,从浮躁的心情中摆脱,真正跟内心的自己交流呢?
第一:放慢生活节奏,每天拥有一段冥想的时间。当你感到焦虑、迷茫的时候,觉察内心情绪,进入到心流的状态,稳定呼吸,放松身体的感官,像婴儿一样,回归原始的感觉。
第二:可以选择有节奏的一种运动,散步、拳击操等等。当我们进入这种状态,会有身心合一的感觉,放下内心一部分的焦躁 。
第三:不断重复感知地练习,会让自己真正沉静下来。
孤独,也是另一种圆满
叔本华说: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恰好的孤独,可以使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
人的本质,其实都是孤独的。一个人能找自己的乐子,平静自己的思绪,也是一种别样的感觉。
好的朋友,不需要甜言蜜语;好的爱人,不需要逢迎取悦。真正舒服的关系,应该是:我们不说话,站着也十分美好。
最近读陈忠实的散文《晶莹的泪珠》,里面有这样两句话: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在孤独的磨砺中塑造一颗坚毅的心。
他在创作小说《白鹿原》的时候,已经四十岁。那时候,他还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长篇。住在乡下,整整四年的时间。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来往,一下雨,房子到处漏水,他连像样的书房也没有,一把椅子,一个张方桌,就是他的小小天地。
但心里有一团火,在孤独的岁月中,书写了传奇。
我们这辈子,几乎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但脱去这些外衣,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却往往无所适从。
当你真正学会跟自己在一起,倾听内心的声音,那么生活会有全新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