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修炼一个宁静淡泊的心态,不争,不怒,不怨,我们的生活就能安稳和清静。
心如止水,万事不扰。
不管外界如何繁芜纷杂,如何动荡不安,只要稳住自己的心,一切都干扰不了你。
心不动,世界不动。心不乱,生活不乱。
不争
世界上最无脑的事,就是争论。
争赢了,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争输了,伤和气,折面子。
杨绛和钱钟书在留学的邮轮上,曾因一个法语发音发生争论。杨绛批评钱钟书,口齿不清,发音不准,其间夹杂着浓厚的江苏口音。钱钟书不服,认为自己在法语方面深耕日久,没有什么问题。
两人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以至面红耳赤,怒气冲冲,各不相让。
最后,找来一个法国人来做裁判,争论才告一段落。
事后,杨绛反省说:“自己虽然争赢了,可一点都不高兴。因为除了让彼此不痛快,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罗翔教授说:“夜郎自大,是好辩者的天性,他们经常会把观点的争论,上升为语言的攻击,再把语言的攻击变成肉体的争斗。当你遇到这种人时,其实没必要和他辩论,因为你辩不赢的。”
如果有人跟你抬杠,最好的办法是闭嘴。如果遭到无理的反驳,最好的办法是沉默。如果有人对你说一些你并不认可的话,最好的办法是无言。
10%的人生是上天注定的,剩下90%是由自己谱写的。与其在争论中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不如专注做好自己的事,过好喜欢的生活。
不怒
古人说:“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心烦气躁者,一事无成。”
一个人不因外界的侵扰,而牵动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灵的平静,才能吸纳福气。相反,稍不顺心,就烦躁不安,郁怒攻心,会伤害自己,破坏事业。
拿破仑说:“能控制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东吴名将,成就斐然。但他脾气暴躁,常因一些事情而怒不可遏,最后把自己活活气死。
孙刘联盟后,周瑜发现,诸葛亮才华过人,处处高自己一筹。于是,想方设法置对方于死地,谁知都被诸葛亮轻易化解。周瑜为此常常气急攻心,但也无可奈何。
后来,周瑜想和刘备争夺荆州,但次次都被诸葛亮识破并阻挠,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前功尽弃。周瑜怒不可遏,一病不起,英年早逝。
怒火就像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扳机的时候,枪口对准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基因专家尹烨说:“当你生气的时候,基因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人们的很多病都是气出来的。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遇烂人而不动怒,遇烂事而不生气,永远不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不怨
抱怨是一种负能量,犹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于事无补。
古代有一个官家子弟,因家中遭遇变故,他失去富贵,远走异乡。一天,他走近一片农田。这里刚刚遭受过洪水侵袭,长势良好的庄稼被无情毁坏。他由此想到自己命运的变迁,不禁黯然伤感。
这时,他看见一个农人正在田间补种庄稼,还一边哼着歌,全无沮丧之感。
他走过去问:“洪水都把庄稼冲成这样了,你难道不悲伤吗?”
农人答:“事情已然如此,抱怨没有任何意义。与其沉浸悲伤,不如力所能及地去改变。洪水虽然冲毁了庄稼,但也带来了丰富的养料。只要我及时补种,相信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官家子弟受到农人的启发,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努力读书,精进自己,最后成为一代大儒。
毛泽东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抱怨问题的人是弱者,解决问题的人才是强者。不管我们遭遇什么,积极乐观地面对,竭尽全力地改变,才能破局而出,成全自己。
结语
杨绛说:“我甘愿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人生很贵,何必为了鸡毛蒜皮的事纠缠不休,何必和微不足道的人斗气,何必让不喜欢的东西,来压抑自己的心情。
愿我们的一生:
心有山海,静而不争。
心如止水,不愠不怒。
心存阳光,不悲不怨。
修一颗坚韧而通透的心,邂逅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