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诗意的栖居。而我毕生都在将这样的生活进行到底。且行且甚。韶光易逝,庆幸自己已拥有内心的安详与和谐。宠辱不惊,波澜不惊。停停走走,行摄书写,已成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我从北方寒冬的枯竭荒凉里,跌入川蜀大地烟雨蒙蒙的小城蓬溪。临湖而居,晨起,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缓缓行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蜀中西子赤城湖畔,览一湖之诗意,吸山野之仙气,便想择此城终老。在此“工诗文、善书法”的书法之乡,笔酣墨饱的浸染于波澜起伏、抑扬顿挫的《兰亭序》里,闻一纸墨香,听几声鸟语,画几笔山色,摘几朵山花,慢慢老去。把余下时间全都浪费在美好事物上。便不辜负自己的初心。
从二层的竹楼透过斜倚的枇杷树清雅的花香,望出去,恍惚裹于断桥残雪。和风吹过一缕咸腥,有"鲤鱼跃龙门"的声响掠过耳畔,孤舟渐远,湖水共长天一色,莲叶田田,渔火闪闪,心泛涟漪,点点荡开。晨雾弥漫的小城亦从好梦中醒来,眉目清秀。温婉难以放怀。
微雨滴滴答答温润心田,露珠晶莹跳跃于一簇一簇怒放的小雏菊翠绿的叶上,竹楼后满山遍野未嫁接原生态的硕果累累的高大柚子树,隆重盛开的木芙蓉,碧绿碧绿的南国乔木,我方认识的形似芦苇风姿绰约的芭茅,望痴了的眼眉,惊叹的疑问,江南何有冬?
行遍了中国最美古镇周庄、乌镇、凤凰、芙蓉、同里,南浔,踏入蓬溪无名的龙洞古镇,亦惊喜他小小一隅里的质朴宁静,不染世俗的风雅,似藏在深闺人不识的邻家小女。绕一弯水域不疾不徐款款细品,踩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偶遇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姑娘,倚拱桥赏和风吹皱一弯湖水,晒着不温不火的冬阳,把盏一壶碧潭飘雪的馨香,慢赏鱼鸭戏水,唯觉时光好不经用。问心?可不可以停下来住在这剪不碎的时光里......
一路途经奇趣横生手握毛笔的别致街灯,喜欢至极,想把之化为缩小版的置于床头,伴一瓣书香,是怎样的赏心悦目,独有情致。抬首低眉小城的每一方小景、每一处题字,都彰显了这个书法之乡厚重的文化底蕴。我想极端之美,非中国书法之美莫属了吧!于正在兴建的唐兴书院拍入高耸入云、气势恢宏、笔力浑厚的巨幅石刻《兰亭序》,立于苍翠欲滴松柏半遮的石壁前,郎郎吟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思绪渺远,恍如置身于崇山峻岭,茂竹环绕,清流激湍的兰亭,听众贤才、名流之士临流云集赋诗;漫步在从古至今书法大师们一幅幅跌宕遒丽、笔精墨妙的雕刻长廊,沉醉无以挪足。仰视于造字第一人仓颉的巨型雕像。暗问自己,何日更重游?古文化之韵悠悠聚拢于眉间心上。他们更是我诗意生活的根基,其美好怎能轻易忘却。一一把他们印于记忆的底片。且行且珍藏......
烟雨江南,水墨丹青,如梦似幻,古意氤氲。写不尽的诗意漫漫,道不尽的小桥、流水、人家。酩酊在“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里?叹世间好诗都被诗仙太白作尽,好词都被诗圣杜甫写完,我之小女子只能雕虫几行小字,亦喜乐安康。活出生命美好的质地和宽度,何需在乎他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