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了了
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善良本无错,错的是毫无底线的容忍与退让。
与人为善是好事,但付出的好意不一定总能得到好报。一片好心用对了地方,才是真正的善良,否则就是软弱无能的伪善。
什么是善良?
不是对他人的请求全盘接受,从不拒绝。
也不是自以为是的感天动地,实际上毫无用处的自我感动。
更不是明知不可为,却因不懂拒绝而滋养出的邪恶。
真正的善良是雪中送炭,是雨中送伞,是适当的拒绝,是带人走上正途,是一同走在阳光之下。
与人相处,过度善良便成了软弱,当你不懂得拒绝时,就已经成了许多人眼中的“猎物”。
人找老实的欺负,柿子挑软的捏,毫无原则和底线的善良,只会让自己成为被人欺负的目标。
善良是建立在维护自身权益上的友善行为,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任他人摆布的玩偶。
人分好人和坏人,善良也分值得与否。面对不合理的请求,要懂得拒绝,为人善良,但并不等同于毫无底线。
要让人明白,在他人真正需要你的时候,你可以伸出援助之手,但若是为了伤害你,戏弄你,你也可以变得强大起来,保护好自己。
对他人的过度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越是让人觉得你好欺负,就越是会让自己遭受更多不公的对待。
该善良的时候,请不要吝啬自己的热心,但需要拿起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也不要胆小怯懦。
将善良和软弱区分开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既能助人为乐,也能懂得拒绝,善良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不要让自己付出的善良化成他人手中的刀,到头来矛头还要转向自己。
做人,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他人。当所谓的善良会反噬自己,真心诚意到头来还要让自己委屈难过,这所谓的“善良”,不要也罢。
做人不要太善良,因为总有一些人人面兽心,总有人会利用你的善良行不矩之事。
你越是容忍,他人就越是肆无忌惮;你越是退让,他人就越是得寸进尺;你越是心软,他人就越是变本加厉。
适度的善良像是春日里和煦的阳光,给人带去光亮的同时也带去温暖。但若是太过善良,丢了原本的初心,好事便成了坏事。
善良是一种选择,而不是枷锁。
别因为拒绝时的于心不忍,便委屈自己。
善良的前提是自愿,而不是责任或者义务。面对任何会让自己感到不悦的请求,都可以坦然地说一声“不”,别让所谓的善良标签成了你束手束脚,失去自我的元凶。
做人别太善良,否则只会让他人习以为常从而忘记你的好。
一次两次的善良,他人或许会感激涕零;三次四次的帮助,他人或许会心存感激;但若是次次如此,他人便会习以为常,将你的付出当作是理所当然。
最终,他们不仅不知道感激,还要一味地向你索取,一旦糟糕拒绝,便给你扣上不近人情,翻脸不认人的帽子。
所谓“物以稀为贵”,任何的事物一旦泛滥起来,便不会被人们珍惜,善良也是如此。
你要让人明白,你对他人好,是因为你善良,但也能漠视他人,因为你的善良只留给需要的人。
不知所谓的付出,不求回报,只是因为心中的善良,可到头来,真正善良的人却总是寒心。
做一个善良的人,而不是一个被人驱使,只知服从命令的人。须知:善良过了头,便成了愚昧。
事事为他人着想,忘记了在乎自己,可却得不到他人丝毫的关心和在意。
你待人越好,他们越是有恃无恐,对他们好是你个人的自由,而不是对你的逼迫,长此以往,人们只会一味地向你索取,而忘记了其实你也需要同样的回馈。
被善良滋润的日子久了,他人便不懂得珍惜。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丝毫不懂得感恩。而你的付出,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般,再也没有回音。
适度的善良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交好友,但凡事总要讲究一个尺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倾注自己的真心和热情,但一旦有了不好的苗头,便要懂得收敛。
为人善良,但并不软弱,能够做一个心怀善意的人,也能做一个心如磐石的人。付出和回报从来都不是完全的对等,做人总该先为自己考虑,不要过度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