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别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习惯了就好”,话里话外所传递出来的是无奈和妥协。其实,习惯不应该是妥协,而应该是适应,主动地适应外界的人、事、物。
记得刚开始要求戴口罩的时候,我喘不上来气,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感觉这样的日子可怎么过,可是时间一长,便成了习惯,如果出门忘记戴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前两次疫情到来,人心惶惶,大家放开手脚大买特买。可是现在呢,人们淡定很多,习惯了疫情的来来去去。困难有人帮助解决,该有的防备我们已经驾轻就熟,还慌什么?
任何陌生事物的出现,人们都会感到不适应,进而抵触。可是,很多东西的存在你无法改变,那么就要了解它,把握了它的规律,进而接纳它,让它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习惯就由此产生了。
习惯是一种调和剂,能够最大限度地促使身心与外界契合。当你习惯了之后,会发现有些新事物会给你带来很多意外的收获。
就拿戴口罩来说,它阻挡了灰尘和病菌,过去冬天得流感的人特别多,这几年明显减少。
新校长到校,很多做法我们不习惯,比如车子的摆放、上课和吃饭时间的调整、周一升旗教师的站位……一个月过后,大家习惯了这一切,发现这样做之后,校园更井然有序了,大家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我记得当年农村包产到户时,有些农民惶惶不可终日,感觉天要塌下来了,我大伯父抱着生产队的牛嚎啕大哭。几十年过去了,大家由最初的抵触到接受,再到习惯,如今已经享受到这项政策所带来的红利。
习惯都有一个过程,它需要耐心,更需要主动求变。有句话说得好:“想开了,一切都好,想不开,慢慢习惯了就好。”
生活不会按照你想的样子进行,不会事事如意,遇事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别用不习惯、看不惯当借口,让自己处于艰难的境地。
习惯外界的人、事、物,需要开阔的眼界和宽广的心胸。一个花园里不可能只开一种花,一个春天不可能只有一种颜色。世界是多元的,也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尊重不同,更要海纳百川。如此,才能融入人群里,融入社会里,才能跟上他人和时代的步伐。
当然,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习惯了就好”,对于他人的恶行,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腐朽的观念,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能妥协,不能习惯,要敢于说“不”。换句话说,不能让“习惯”成为落后、冷漠、奴性的代名词。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既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又要拥有雍容平和的心态。懂得去习惯一些外在的因素,会使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请恰当地解读“习惯了就好”,给生命一个更和谐的体验。
【后记】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重新解读一些俗语、格言,不要人云亦云,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特别注意要有一点思辨的色彩。我也随手写了一篇,认识不深,希望不要污了大家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