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东华
偌大的旧城海子,少不了鸟的踪迹。
鸟当然是水鸟。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这些水鸟们水陆双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生存能力。如果想近距离观察这些鸟们,难度很大。
可能是随着年龄渐近老年,开始喜欢安静。这片海子就成了我偶尔光顾,慢慢行走的地方。夏天的海子,被分割成不等的网格,芦苇、蒲草、荷塘没有规则地填充着这些格子,人走进去,就像迷宫。
午间的海子,常常安静出几分诡异,除了这些不会说话的植物,更诡异的是行走之间,会突然从这些茂密的水生植物中“忽一下”飞出来一只两只或大或小的水鸟,再忽一下隐入远处的绿色草丛,又没了影子。留下你一个人怔怔地站在原处,一脸的惊魂未定,不知所措。恢复寂静的海子,更让人觉得神秘。
无端地,让人再不敢走向海子深处,似乎这里面埋伏着千军万马,无数在隐蔽处窥探你的生灵,带着几分敌意与警惕。
后来,认识了摄影的老李。老李是市区人,作为驻点人员被安排到县城的某局任一个闲职,一个人生活,反倒成全了他热爱摄影的特长,偶尔约着我去海子“打鸟”。打鸟是摄影圈子的“行话”,不是用枪打鸟,而是背着那些摄影专用的“长枪短炮”潜伏在水草丛中,专门去抓拍那些水鸟。
这种摄影活动,不仅考验摄影人的技术,更大的是耐性。
一个人深藏在草丛里,用摄像头对准可能有水鸟活动的区域,一动不动,极像一个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对水鸟的行踪瞬间抓拍,一些动感十足、活灵活现的水鸟就被定格在作品里了。
芦苇丛中,最多的鸟叫苇莺。我们俗称的“苇喳子”。这是一种叫声清脆,身材小巧的水鸟。因其体型小,活动隐蔽,难见真容。但这丝毫难不住“打鸟人”,老李喜欢把自己安顿在苇莺出没的地方,然后蹲守。我见过老李抓拍的苇莺,也见过被老李发现的鸟窝。苇莺的窝,大概有拳头大小,规模上不算大,但却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程。对于建筑来说,苇莺算是天生的大师,人类的认识似乎永远也超越不了鸟类的居家理念。
苇莺的巢喜欢安置在芦苇深处,这些地方因为水深芦苇林立,人们很少能涉水到这样的地方。小巧的巢就隐蔽在这里。苇莺利用两根苇杆作为基础,选用松软的稻草作为建材,一层层编织,稻草极具韧性,在这样的苇杆上,有很强的抗风雨能力,即便恶劣天气,任你狂风暴雨,是不会伤到鸟巢半分的。
我曾试图把鸟巢从苇杆上拆解下来,显然是徒劳。除非你利用对违建强拆的办法,否则很难做到。
除了苇莺,偶尔能遇到几只苍鹭,纤细的身体在海子漫游。常见的,还有黑水鸡。
黑水鸡从体型上看像一只刚长齐羽毛的家鸡,瘦小,但行动灵活,从容。外形像鸡,不同处是它的脚掌有蹼,黑水鸡活动的区域是那些荷塘,黑水鸡踩着那些飘在水面上的荷叶,如闲庭信步,如行吟的诗人。
相对于苇莺来说,黑水鸡似乎更符合海子的气质,那种外形上有几分落魄,但又从容不迫,不卑不亢的神态。不过,老李对黑水鸡似乎不感兴趣,大概因为从黑水鸡的神态上难以拍摄出活泼动感的画面,另外黑水鸡的羽毛也不华美,缺少必要的色彩冲击。
后来,完成任期的老李回了市区,旧城海子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造升级。那些被人为分割的网格被拆除,还原旧城海子的原貌,碧波荡漾的一大片水域。不仅让人担忧起那些水鸟的命运,欢叫的苇莺,漫游的苍鹭,还有那些闲散的黑水鸡,是否还能在海子安放自己的灵魂与巢穴呢?
但现实告诉我,所有的担忧都是多余的。
海子的改造,不仅没有驱赶这些水鸟,而且因为改善水质,调节水循环,合理布局人文景观,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更趋平衡,引来游人如织,水鸟翔集。
现在,去旧城海子看鸟,肯定是一种震撼。
靠近水域,偶尔会惊起那种大体格的绿头野鸭。曾经这是微山湖里个头最大的野鸭,因为海子环境的改善,这种绿头鸭们也选择到海子落户了,它们腾空而起的瞬间,能清晰地感受美好的爱情,飞翔的身影让人赏心悦目。
那些成群的白鹭,优雅如绅士。
还有一种身体白色而头部褐色的鹭鸟,我询问曾经在海子“打鸟”的专家老李,电话里老李非常的惊喜,问我:“海子里也有这种鹭鸟了吗?”它说这种鹭鸟应该叫牛背鹭。但这种鹭鸟通常都是在南方生活的,北方地区很少见到。这种鹭鸟因为习惯与水牛为伴而得名。牛背鹭告诉我们一个神奇的生态现象,牛背鹭虽然生活在水乡,但它不喜欢鱼虾,而是喜食昆虫。作为大型的牲畜,夏季的时候,有一种专门叮咬水牛的牛虻,牛背鹭就成了水牛们最好的卫士,常常落在牛背上觅食牛虻,或者短暂的休憩。
这是一幅优美的写意画面,牧笛悠悠,缓缓吃草的水牛,优雅的鹭鸟,共同勾画出水乡风情。只是由于水牛的数量越来越少,牛背鹭的食物链也应该出现了变化,去水边寻找更多可食的昆虫。
当下的海子,究竟有多少种水鸟栖息?可能没有谁能给出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仅仅靠我们并不专业的辨识,从飞翔的鸟群中,来判定那些野鸭、白鹤、天鹅、鹭鸟......
从生活的习性上,水鸟们是最难以让人接近的,它们的生命属于广阔的天空,属于山川湖海,它们或没有我们理解的故土与家园,是处于生命本能地追逐着水草丰茂、生态优美的地方栖息、繁殖。对自然生存条件的要求苛刻,是水鸟们共同的特性,否则它们会毫不犹疑地寻找下一个目的地。
《尚书》里说,“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大意是优美的曲子,可以引来凤凰翩翩起舞。
海子的水鸟,可能是环境治理人文规划之外的一群不速之客,却因为这些贵宾的到来,验证了海子治理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