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炎热的天气,让人心烦意乱,如果这个时候再融入阵阵蝉鸣声,那叫一个“乱”字了得。
可是你是否知道,当你听到知了在树上放声歌唱的时候,其实它已经在黑暗的地下蛰伏了4——17年之久了!
知了猴蜕变成知了之前的样子
犹记得小时候有一首歌《童年》,里面是这么写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夏天是知了的女朋友?又或者是它的孩子?让知了这么嘶声力竭地呼叫!
当然不是
知了叫了,说明夏天已经开始了,知了猛烈的呼叫,只为在短暂的生命里找到它的女朋友,因为只有雄性知了才会发出鸣叫声。
这里脑补一段对话:
在吗?美女?
在!
交个朋友吧?
你多大?
十七岁!你呢?
四岁!
我喜欢嫩的!
可是你有点老,你有房吗?
整棵大树都是我的?
妈妈告诉我遇到心动的人一定要把握机会!
知了!知了!知道了!
雄知了会鸣叫
知了有了配偶后,它们会在树上交配,然后产下1000多枚卵,这些卵会掉到地上,孵化后,幼蝉就会钻进土里,再靠近树根的地方安家,靠吸取树的汁液为养分,慢慢地长大,这个过程要持续4—17年不等。
在此期间,幼蝉并不是一味地呆在一个地方,它会随着土壤的潮湿程度变换洞穴的深浅,等到成熟的季节,它就会选择一个潮湿炎热的夏季,破洞而出,再爬到树干上脱壳羽化成蝉。
幼蝉破土而出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都喜欢捕蝉。
捕蝉的工具十分简单,用一个铁丝围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圆,插在细竹竿的一头,然后在圈圈上蒙上早晨的蜘蛛网,多蒙几层,粘性很足,靠蜘蛛网去粘住树上的知了,一抓一个准。
捕蝉也是技术活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一个塑料袋,剪下它的一个尖角,然后绑在铁丝圈上,一般需要大人帮忙。
这个方法捕到蝉后需要将口袋的口朝下慢慢移动到身体附近,因为蝉进了袋子后是往上飞的,这样一来,蝉不容易飞跑。
看着蝉死命地往上飞却飞不出去,果然蝉的智商不够高。
知了在羽化之前我们叫它知了猴,知了猴具有丰富的蛋白质,性寒,可以炸、可以烤来吃,是夏季餐桌上少见的特色小吃。
串烤知了猴
在我的记忆里,知了猴可没有上图这么高档的吃法。我们一般会把它们抓来喂鸡,鸡一看到小主人抓蝉给它们吃,一个个地围着我这个小主人转呢。
这个吃法是我工作以后去北京旅游的时候才知道的,那个时候在王府井夜市上第一次看到知了猴油炸的吃法,一下子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买了一串,香喷喷、酥脆酥脆的,撒上孜然粉,绝对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偷偷地告诉大家一个抓知了猴的小窍门。
知了猴一般在雨后天晴的第二天,土壤湿润柔软一些了,到了晚上20:00左右,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钻出地面,慢慢地爬到树干上,在离地面1—2米的高度停下来,利用3个小时的时间褪去陪伴它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外壳!
不能再多告诉你了,免得被你们抓光了!一个物种存在即是合理,我们也不要过分捕蝉,保持物种的全面合理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
图片来源网络
听着耳边知了的叫声,我突然觉得不那么刺耳了,为了在阳光下这短暂的轰鸣,知了在黑暗的地下蛰伏了十几年。
我突然想到了陈奕迅的歌《孤勇者》里面的一句词:
为何孤独不算光荣;
人只有不完美才值得歌颂;
谁说满身污泥的不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