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一件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也很容易给别人贴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或好或坏。但问题是我们有时候给别人贴标签,只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漫长的人生中的某一个行为或者决定。我们没有考虑过我们的行为是否恰当,更没有考虑过我们的行为是否给别人带来伤害。只是我们先入为主的判断,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只是如此也就罢了,思想上的先入为主会导致我们口不择言。说出极其伤人的话,甚至我们不会觉得我们自己有什么问题。我们总是用我们的生活认知和行为习惯去要求别人。其实这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两个人在一起打造属于两个人自己的生活习惯。相处方式都是很正常的。而且相处方式和行为习惯都是两个人共同打造,共同同意要求的,那是一个相处起来更好的,更愉快的方式。
但是我们更容易做到的是我们单方面的要求,并不是相互的去打造这样的方式。我们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好好说话,或者说在说话的时候去体谅对方,让别人听起来更舒服。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面对大的问题。甚至我们听到不中意的话,就选择沉默来面对。从而导致我们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和自己恋人和家人的相处,越来越不愉快。你会导致我们和想要珍惜的人分崩离析。
有一个朋友,她说他同事给了介绍了一个新的男朋友。她和我聊天的过程中,她告诉我说。最近发生一个事情,我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男朋友。我们尝试相处一个周,我就选择放弃了。
她说我觉得实在太恶心。然后在我们追问他的原因情况下,她说男方太抠。然后他跟我说出去吃饭啊,三五百什么的,他都挺愿意花的。我说那应该谈不上抠呀!
就这样一点点的沟通,她说是他太省了。他还觉得是南方与北方的生活习惯的原因。最后她说有一次我到他家去吃饭。我看到他用一件很脏的抹布在擦灶台,橱柜。我觉得太脏了就让他扔了。但是我看到那上面有很多花格子。我觉得那是大裤衩啊。我觉得特别的恶心。但是他告诉我说那是床单被罩。然后我又看到他去剪了他的秋裤,继续擦桌子。他告诉我说我实在无法接受。最后我就离开了。
在和我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我不确定我朋友说的是否是真实的。但是只凭抹布上的花格子,就断定那是大裤衩。这是先入为主的概念。他们也有尝试沟通。但是男方认为我朋友有洁癖。但是我朋友接受不了,用大裤衩,做抹布,擦灶台等等。在他们的沟通中,其实男方也承认,的确有过这样的行为。但是这样的行为其实对于他个人来说是无伤大雅的。只是因为朋友无法接受,就断定他抠。就觉得他很恶心,这都是非常不公正不负责的评价。
在我看来,他们如果想要走下去,这件事情完全是一件非常小的事儿。这样的行为只是意识到就能改的,毕竟旧的衣服,裤子我们可以用来拖,擦擦地板啊,甚至扔掉啊等等都可以。毕竟有时候吧,能省一分,节俭也是肉没得,只是在某些行为上,会造成我们视觉,或者说心灵上的不适。
我朋友在沟通的时候,也做得特别不对。我朋友开口就指着对方说别人的行为很恶心。我们都知道,当别人一开口就指责我们某个行为不对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一定产生的是反驳,而不是接受,每个人都如此。男方同样也先入为主的觉得我朋友有洁癖。
我想如果我的朋友在说话的时候,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说我看到你好像用的是裤子的某一部分,在擦灶台等等。这的确让我很难接受,在以后的相处中,能不能不要用这样的东西来擦灶台呢?我相信用这样的沟通方式会更好,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当我们好好说话的时候,我想对方一定也会好好说话。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各种生活的缩影。我们会面临很多我们看不惯的事情,那只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接受的教育,没有办法认可别人的行为。但是别人没有义务,要按照我们的要求或者行为来做事情。我们可以期待,可以和别人商量,如果说我们要和别人生活在一起。哪怕是短暂的也可以去商量。
但是我们不能感觉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觉得我的就是对的。我们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甚至这样的错误,我们总是放在不经意之间。常常让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都非常的不愉快。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开先入为主的观念。学会接受世间别人的不同。学会先改变自己,而非改变他人。
其实哪怕是在家庭中,我们也很容易犯先入为主的概念。我们总会觉得我们是为了谁好。动不动就评价他不顾家。动不动就评价家人懒。我们总会在没有了解事情所有的真相的时候,就开始对对别人并评价指责。
想要他人更好的心是好心,但是我们应该好好说话。至少在说话的时候,应该尽量顾虑对方的感受。你要表达具体的事情。有些事情不可尽善尽美。生活总是在双方相互妥协的过程中达成一致的。切勿先入为主,恶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