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底,在京東還叫做京東多媒體的時候,劉強東在年會上回顧一整年的業績,他說:「今年我們的成績可以說是比較好,但我們不能搞浮誇,我們還是一家小公司,明年的業績目標是能夠翻番達到1200萬,爭取達到2000萬,為了這個目標,我們要招一名庫管,搬到大的寫字樓里去」
那時候,26歲的劉強東也許做夢也沒有想到21年後的他能成為一家市值近5000億的電商巨頭的老闆。
在京東的發展史上有兩個重要的轉折點。2004年1月1日,京東多媒體網站正式上線,那時候京東網站上只有一百多個單品,從線上銷售中看到商機的劉強東決定關閉所有線下門店轉型線上。
要知道,當時的京東多媒體在線下有八九千萬的銷售額,轉型線上的決定受到了當時不少內部員工的反對,劉強東還是力排眾議,全面轉型線上。隨後事實證明,京東多媒體線上銷售額的增速遠遠超過線下。
實際上,劉強東在京東的發展歷史上有過兩次這樣「獨斷專行」的決策,但最終都證明他是對的。
第二次的「專斷」則是決定自建物流。
2007年,劉強東決定自建物流,引起了巨大的行業爭議,當時的風向是人人都想到互聯網中「淘金」,京東作為當時互聯網的頭部企業,不趁着良好的發展勢頭繼續深耕互聯網,反而耗費巨資去做物流,簡直是「吃力不討好」。
在一片非議聲中,京東物流誕生了,過了僅僅不到三年,京東物流就推出了「211限時達」服務,上午11:00前下單,當日送達;晚上11:00前下單,次日送達,即便是放到十年以後的今天,這一服務也是標杆級別的存在。
現如今,許多人選擇從京東購買商品,尤其是數碼3C這類高價值的單品,就是為了京東物流快速高效安全的物流服務,正如許多網友說的:「買手機除了京東別家根本不敢信任,每次看見京東小哥的紅色工服就覺得特別安心。」
是的,到今天,京東物流已經成為了京東商業競爭的「護城河」,就在5月7日,京東第二架「全貨機」從深圳飛抵無錫,標誌着京東快遞在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之間的全貨機航線正式開通,京東物流加速布局航空運輸網絡,在超過120多個城市實現了「夕發朝至」。
21年以前的劉強東因為生意好想要招一名倉庫管理員,21年後的京東為了構建海陸空三位一體的運輸能力而大手筆買下一整架飛機。
京東,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