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周信/文 4月11日,長安汽車(000625.SZ)董事長朱華榮在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首次公開確認,長安汽車與東風集團的戰略重組方案已「基本完成」。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佈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但此後,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雙方都未向外界披露關於重組進展的消息。朱華榮此次的表態,首度透露了兩大汽車央企的重組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4月10日,長安汽車發佈公告稱,王俊因工作變動,申請辭去公司第九屆董事會董事、戰略與投資委員會召集人職務,不再擔任公司總裁職務,且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辭職報告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王俊在1月上旬已升任兵裝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此次王俊辭去長安汽車所有職務,從側面印證了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重組的方案或已落定。此前業內有分析稱,隨着東風公司總經理周治平調任兵裝集團總經理,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調任兵裝集團副總經理,加上兵裝集團董事長許憲平(曾任一汽、長安高管),汽車央企「管理層三軍會師」的局面形成,這或是為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的重組鋪路,將有助於降低重組摩擦。

關於長安汽車與東風集團的重組,行業內樂觀的分析認為,重組雙方可以實現技術互補與市場覆蓋的雙向協同,以及供應鏈與成本重構。例如,長安汽車在乘用車的電動智能化技術可以與東風集團的商用車、氫能源協同,雙方聯合超千億的採購規模也可顯著提升在電動智能化核心零部件的議價。

在此次長安汽車業績說明會上,朱華榮表示,重組不會改變長安既定的品牌、技術及全球化戰略,長安將堅定推進包括「香格里拉」(新能源)、「北斗天樞」(智能化)、「海納百川」(全球化)三大計劃。

但不樂觀的觀點認為,在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的重組中,由於長安汽車的行政級別更低,因此東風集團將是重組的主導方,而長安汽車將成為被重組者。從資本市場反應看,在2月9日重組消息釋放後,長安汽車股價表現平平,但東風系的東風集團股份、東風股份(600006.SH)、東風科技(600081.SH)等上市公司的股價出現大漲。

針對網絡上關於重組的分析和觀點,朱華榮強調以官方信息為準。「凡是你看到長安自己都不着急的事,它一定是心中有數的。」朱華榮說。

某國際諮詢機構相關負責人向經濟觀察報表示,朱華榮反覆強調「不變」,但重組本身即最大的「變」,既然是整合,就不可能不影響長安的任何戰略,或許是還沒有具體的思路和方案為各方接受。

值得指出的是,長安汽車與東風集團的重組,是在當前央企戰略重組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國資委自2023年起明確要求央企「聚焦主責主業」,此後指出了汽車央企在新能源領域「大而不強」,應推動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

朱華榮在業績說明會上說:「汽車央企的戰略重組,是為了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這與長安的發展目標是契合的。」

不過,汽車行業始終擔憂的是,由政策驅動的「自上而下」的重組,是否能夠真正打造一家汽車央企「航母」?業內普遍認為,長安汽車與東風集團重組後,要實現「1+1>2」的效果,除了在治理架構上進行明確分工,還取決於技術共享機制、全球化協同等多個關鍵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