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蘇北段施橋船閘是蘇北運河入江的最後一道船閘,作為大運河航道上的重要樞紐,每天都有數百艘船舶在此通行。為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形成更加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水運體系,千年古運河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運河「南大門」運轉忙 南來北往有序過閘
總台記者 秦睿迪: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蘇北運河揚州運行調度中心。這個調度中心就建在蘇北運河的施橋船閘區域。施橋船閘位於長江幹線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是長江進入蘇北運河後的第一個航運樞紐,素有蘇北運河「南大門」之稱。
大屏幕上顯示的是船閘智能調度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南來北往的船只有不少都在停泊區等待過閘,已接到調度指令的船舶正在有序通過船閘。我們還能看到最新的上下行船舶通過量、船閘的開放閘次等等,能夠很直觀地看到整個施橋船閘是非常繁忙。工作人員告訴我,今年前兩個月,施橋船閘的船舶通過量已經達到4796.2萬噸,貨物通過量4218.7萬噸,而整個蘇北段的貨物通過量是同比增長了2.3%。
優惠減免「組合拳」打出 物流成本有效下降
船閘是保障水運的重要水上樞紐,以蘇北運河為例,從施橋船閘出發,到最北端的徐州藺家壩,全程水位落差高達33米,全靠沿線11個梯級船閘來調節水位,船舶才能順暢通行。而每一次過閘,都會產生一次過閘費。加上長距離航線運輸,一條船一趟下來也是不小的開支。
蘇北運河目前針對過閘費已經推出了多項優惠政策,例如所有船舶過閘費一律在原有收費標準基礎上減免20%、集裝箱船舶免繳過閘費、lng新能源船舶優先過閘時不加倍徵收過閘費等。根據最新統計,今年1—2月施橋船閘共減免過閘費超過480萬元,預計全年可以減免3400萬元。隨着過閘費用的減免、優惠,不少企業選擇水運或「公轉水」的運輸方式。可以說,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不僅降低了企業的運輸成本,也有利於優化全省的物流網絡體系。
還有一個好消息,從5月1日起,江蘇將取消境內101座船閘的收費,新建船閘也不再收費,將推動形成更加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江蘇水運體系。
過閘方案「秒生成」 千年運河高效通行
在江蘇,降低物流成本正在穩步推進,而航道運輸的效率也正通過智能技術不斷提升。作為大運河最繁忙的一段河段,施橋船閘平均每天要上下水400多艘船。
大屏幕上的紅框代表着船閘閘室,這些小方塊對應着等待過閘的不同船舶。每艘船的具體信息會由船員直接上傳到後台系統,而系統能夠根據不同閘室的尺寸進行自動測算,一鍵生成過閘方案。方案出來後,系統會直接推送到每艘船上,和過去相比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此外,目前蘇北運河航道大約每三公里就有一個航道監控點,通過與電子航道圖的疊加融合,能夠實時展示各類信息並完成分析工作。在此基礎上,調度中心能夠實時掌握航道的通行情況,船員們也能及時了解航道的氣象條件、實時水位、通行密度等信息,對航行路線和速度作出相應調整,兩頭同時行動,有效縮短船舶的待閘時間,顯著提高航道的通行效率。
如今,古老的運河正不斷以嶄新的面貌煥發出勃勃生機,為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注入新的活力。
(總台央視記者 翟壯 王善濤 楊光 秦睿迪 鄭玉鍇)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