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36天銷量8萬台!問界M9:越來越多的有錢人,不想買BBA了

產能是阻擋華為在汽車領域做出成績的重要因素,無論是智界s7,還是問界m9,交付周期都全面拉長到了一個月以上。

關於華為造不造車這件事兒,其實並不重要。

傳統的合資公司,更多寫在合同里,兩家企業通過資金入股的方式,共同生產車型,分配利益,但在智能化時代,合資的定義可以被重新理解。

無論是賽力斯模式,還是奇瑞模式,華為其實都和這些企業有平等運營的權利。

以智界s7為例,雖然誕生在奇瑞工廠,但在根本上華為採用的是技術合資的方式,其使用了華為芯片、華為鴻蒙車機系統、音響系統、ads 2.0智能駕駛系統以及電機、電控等。

傳統的合資模式,是賣車分配利潤,但華為&奇瑞、華為&賽力斯的模式,是華為通過提供大量技術、軟件、調試、硬件等方式來獲得利潤。

本質上來說,就是更深入的合資模式。

但主導生產、供應鏈的不是華為,加上本身芯片、雷達的難以生產,其實交付速度並沒有跟得上,這也就造成了一個重要的錯覺:

銷量不行。

但事實卻不是如此,以定位更高的問界m9為例,其在上市短短136天,便獲得了80000台大定訂單,問界m9的大定訂單是「鎖單模式」,10000元鎖單定金,相當於大定就是銷量。

雖然後期會有一部分人反悔「丟單」,但比率並不會特別大。

這也意味着,其實問界m9在設計、打造、定位上是成功的,作為一台落地價至少超過50萬的智能化suv,其銷量表現真的是做到了一枝獨秀。

退一步從50萬預算買車角度來看,基本上是可以做到自由消費的。

轎車方面,寶馬5系、奔馳e級,suv方面,沃爾沃xc90、大眾途銳、 奧迪q7這種典型的高端車是完全可以消費的。

的確,傳統豪華車仍然有很大的銷量,但也必須要承認,因為問界m9的登場,的確從50萬級的合資車市場中,搶走了8萬名用戶群體。

原因是什麼?

傳統的bba車輛,已經服務中國市場多年,燃油車的定位對於很多預算足夠的用戶群體來說,已經形成不了吸引力,比如說在10年前已經擁有過一台奧迪q7的用戶群體,在消費能力沒有大變化的情況下,品牌價值不再是換車的核心需求點。

那麼這些用戶,就會平移到智能化產品上,比如說問界m9。

不否認目前50萬級市場的主導品牌依然是傳統豪華品牌,但中國的電動、智能化路徑已經形成,消費轉移也已經在逐步形成,電動化滲透率在今年4月份達到了50%,這說明有一半人在購車時會選擇電動化產品。

而智能化的滲透率更高,整個市場都在向著更具有科技表現的方向發展,豪華品牌在新品牌的推動下同樣倍感壓力。

寶馬5系在改款不到半年的情況下,目前的終端優惠幅度就已經超過了10萬元,足以見其目前的壓力。

未來全新的消費格局是,伴隨着越來越沒有品牌需求的用戶群體登場,傳統意義上通過品牌價值來支撐在高端領域生存的產品,還會被繼續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方向:

一個是將溢價徹底擠出來的基本消費市場,另一個是把體驗感拉滿的高端車市場,傳統意義上的豪華品牌陣營將會被衝散。

這也很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賣到50萬的全新車型,能夠在沒有歷史沉澱的基礎上,短短四個月大定量就衝破8萬大關的核心原因。

就是因為有很大一部分已經體驗過豪華品牌的消費者,不再認可豪華品牌的溢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