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貽安提議做08機,任正非​:你做出來我給你扔了,結果他立了大功

華為成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目前已經成立了37年,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而且是高門檻、高投入、高風險的高科技公司,華為能夠持續走過這麼多年,而且還能越走越好,這其中,一定有着某種因素在發揮關鍵作用,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或許正是點出了這其中的究竟,其表示,華為每一次都能踩到時代的鼓點上。

這句話看似為我們揭開了華為得以持續發展壯大的原因,但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怎麼可能會如此的幸運?在筆者了解到華為傳奇人物曹怡安在華為的經歷後,算是終於找到了一個更加圓滿的解釋。

曹貽安在1991年就來到了華為,算是早期華為的幾大元老之一了,因為當時華為並沒有多少人,而且曹貽安剛來華為之後的工作還是研發,不過與鄭寶用等其他研發大佬所不同的是,曹貽安並沒有什麼高學歷背景,後來任正非對曹貽安的評價就是:他是自學成才。

曹貽安確實是一個奇才,曾經一批來自德國的設備需要維護,但是都是德文的圖紙根本看不懂,可曹貽安根本就不看文字,他就看圖,結果就全都搞懂了,所以憑藉這個案例,就足以說明曹貽安是自學成才。

不過來到華為,曹貽安是有目的的,這個目的,就是要研發數字交換機。當時華為剛剛從事自主研發不久,所以主要的研發方向,還是技術要求較低的模擬交換機,而且兩個研發隊伍都是研發的模擬交換機,曹貽安提出,數字交換機就是一層窗戶紙,沒有什麼難度,而且也是大勢所趨,所以曹貽安堅持要做數字交換機。


在給市場部的員工講課時,曹貽安也不講模擬交換機,就講數字交換機,講完課的第二天,曹貽安就不見了,原來曹貽安去珠海應聘去了,那家公司說同意做數字交換機,曹貽安回到華為就要辭職。

其實當時任正非也感覺到該換思路了,因為郵電局都在推行一步到位,也就是放棄模擬交換機,全部都用數字交換機,市場部反饋回來的信息也表示模擬交換機很不好賣,因此任正非意識到,如果不迎合市場需求,不滿足客戶需要,那麼華為就要被淘汰。


所以曹貽安回到華為後,任正非找到了他,曹貽安說:公司投資50萬,我就能搞出2000門的數字交換機。任正非這樣回答他:你研製出來以後,我給你扔到海里去,你50萬能做成啥?錢你不用操心,公司會想辦法,但人一個沒有,你自己去全國招。

曹貽安要的就是任正非這句話,只要公司支持他搞數字交換機,自己組建團隊還不是應該的嗎。曹貽安回憶道,當時大家爬起來就去食堂吃飯,吃完飯就幹活,累了就睡,沒有加班的概念,沒有周末的概念,大家就是一門心思要搞好數字交換機。而這個數字交換機,也就是後來的08機。


正是08機的成功,讓華為拿到了最後一批入網證,否則很可能我們就就看不到現在的華為,所以看似是華為每一次都踩到了鼓點上,本質上,是任正非能清晰的識別出,華為該踩的點是什麼,而不是固步自封,正是靠着任正非的這種「選擇的哲學」,讓華為得以持續走過這麼多年,這裡就要為任正非點個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