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的增長在幾年前就已經停止,雖然騰訊極力避免回答這個問題,也用盡了方法來粉飾和迴避增長下滑,但市場是公平的,腰斬的股價說明了一切。
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擁有微信、QQ、王者榮耀等全民級產品,曾經是中國互聯網的領軍者和創新者。
但是騰訊已經深陷困境,面臨著各方面的挑戰和危機。
騰訊的主要營收來源——遊戲,已經多年沒有新爆款出現,護城河微信也被抖音搶走了用戶時長。
騰訊似乎大廈將傾、大限將至。
那麼,騰訊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騰訊又該如何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和突破口呢?
創新能力下降
先別笑,其實騰訊也是有創新能力的。
騰訊曾經是一個以微創新為核心的公司,從OICQ到QQ,從QQ空間到微信,從微信支付到小程序,騰訊每次都能抓住時代的變化,參照別人的成功經驗,迅速推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從而創造出巨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不過可惜的是,騰訊從不主動創新,每次都是被動創新,也就是把別人的想法加工美化,然後依靠自身社交壟斷的強大宣發能力,迅速佔領整個市場。
騰訊這一套打法曾經讓其獲益匪淺,但由於長期這樣操作,導致了一個可怕的現象:那就是社會上再也沒有人願意去做創新了。因為做創新,失敗了血本無歸,成功了為騰訊做嫁衣。
這就導致在外界看來,似乎是騰訊的創新能力在下滑,一直沒有推出令人驚艷的新產品,反而沉迷於對舊產品的維護和變現,缺乏對新技術和新趨勢的敏銳洞察和快速響應。
例如,騰訊的遊戲業務一直依賴於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老牌IP,沒有開發出新的遊戲類型和內容,導致用戶流失和收入下降。
騰訊的社交業務也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微信雖然仍然是中國最大的社交平台,但是被抖音等短視頻平台搶走了用戶的注意力和時間,微信的活躍度和增長率都有所下降。
騰訊的創新能力的下降,使得騰訊失去了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也失去了用戶的信任和喜愛。
戰略定位模糊
騰訊曾經是一個以社交為核心的公司,以連接他人為基礎,以資本為武器,以平台為目標,構建了一個龐大的互聯網生態系統,涵蓋了遊戲、娛樂、教育、金融、醫療等多個領域。
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騰訊的戰略定位變得模糊不清,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要做什麼樣的事情,要為誰服務。
例如,騰訊在遊戲領域,既想做發行商,又想做開發商,既想做國內市場,又想做海外市場,既想做端游,又想做手游,既想做大型遊戲,又想做小型遊戲,結果導致資源分散,效率低下,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
騰訊在社交領域,既想做社交網絡,又想做社交電商,既想做社交媒體,又想做社交工具,結果導致產品複雜,功能冗餘,效率低下,尾大不掉,沒有形成差異化。
騰訊在其他領域,也沒有明確的戰略方向和目標,只是跟風投資,沒有形成協同效應和增長動力。
騰訊的戰略定位的模糊,使得騰訊失去了方向和焦點,也失去了合作夥伴和投資者的信心和支持。
但是越大的公司轉型就越困難,騰訊如果不改革創新,繼續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那麼後果幾乎可以預見。
遊戲板塊會被其他更有創新能力的公司取代,失去用戶和市場。例如可能會被網易、米哈游、位元組跳動等公司的新遊戲擠出市場,用戶會轉向更有創意和品質的遊戲,騰訊的收入會大幅下降。
社交板塊可能會被抖音、微博等公司的新社交產品搶佔用戶,用戶會轉向更有趣和互動的社交平台,騰訊的社交影響力會大幅減弱,這會導致騰訊的零成本宣發優勢蕩然無存。
騰訊可能會被員工和投資者拋棄,從而失去人才和資本,這並不是空穴來風。
騰訊的遊戲業務被自己的開發者和設計師認為沒有創新空間和發展前景,從而選擇離開或創業。之所以騰訊的遊戲團隊還沒有分崩離析,是因為騰訊掌握着強大的宣發渠道和龐大的資金。這就導致騰訊的遊戲工作者沒有夢想,只是日復一日的換皮。
騰訊的社交業務由於增長觸頂,會被投資者認為沒有增長潛力和回報率,選擇撤資或轉投,這樣一來,騰訊的資本優勢也會萎縮消失。
我並不否認,騰訊是一個有着輝煌歷史的偉大公司,但它也面臨著各方面的挑戰和危機。騰訊要想走出困境,重回輝煌,就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我相信,只要騰訊能夠堅持創新、開放合作,就一定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路,走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