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譜的捷徑,是不走捷徑!

捷徑,是條容易的路,人人都搶着走,結果人越來越多,路越來越擠,直至無路可走。

事實上,想要做成任何事情,是沒有什麼捷徑可言的。就算你一開始走得很快,到最後你還是需要補短板的。

所以,真正的高手,是不走捷徑,他們會選擇進窄門,走難路,去做難而正確的事。

「商場」中不走捷徑

昨天,華為舉行了2023年秋季新品發佈會。會上,多款重磅產品驚艷問世,引發轟動。

過去幾年裡,華為所遭遇的一切,相信每個中國人都看在眼裡。惡意打壓、制裁,技術封鎖……美國可謂是舉全國之力,來對付華為。

但是,華為沒有倒下,反而浴火重生,更強大了。

華為走的正是這樣一條「難而正確」的路。

1987年,43歲的任總,拿着湊來的21000元,在深圳創立了華為。

為了搞研發,做創新,華為把每年收入的10%投入研發,並持續堅持了32年。

最近這兩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四分之一。

上世紀末,中國電信推出了小靈通。當時的UT斯達康通過做小靈通,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年銷售額達到了100億。

有人建議華為也做小靈通業務。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任總否決了這個計劃。

為什麼否決?

因為任總認為,小靈通註定是一個過渡的、短暫的技術,而3G才代表未來,華為不能做機會主義者。

於是,在別人通過小靈通業務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華為把大部分人力和財力投入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商用的3G業務,默默耕耘。

後來,華為果然一飛衝天,把所有競爭者都拋到了身後。

聰明人總是在想找機會、走捷徑,不肯下笨功夫,事實上,慢就是快。

你選擇了不走捷徑,只要你堅持下來,越到後面,路就越寬闊,能與你競爭的人也越來越少,到最後你會發現周圍只有自己一個人,沒有對手。

「戰場」中不走捷徑

曾國藩帶兵打仗,戰術方法就是六個字,叫作「結硬寨,打呆仗」,靠的也是笨拙、不走捷徑的精神。

什麼叫「結硬寨」呢?

湘軍行軍打仗,是半天行軍,半天紮營。每天要花四小時行軍,走三十里,然後就不走了。接下來幹什麼呢?再花四小時挖溝修牆。在紮營上花的時間和精力特別多。

因此,湘軍攻城的時間,通常不是以一天、兩天,也不是一月、兩月計算,而往往是一年、兩年甚至三年。

湘軍為什麼這樣做呢?

因為剛剛成軍出戰的時候,湘軍沒有經驗,營地扎得不牢,在岳州,湘軍的營盤曾受到太平軍的突然襲擊,遭受了嚴重損失。

所以曾國藩總結經驗,提出的應對之策。湘軍紮下營盤之後,不管軍隊多麼勞累,都必須首先環繞營地挖出兩道深溝,沿着這個溝再築起兩道高牆,把自己先保護起來。

裏面的一道長壕是為了斷絕城中的糧草接濟,防止城裡人突圍,外面的一道長壕是為了抵抗外來援軍的攻擊。

這樣,湘軍在城牆下兩道長壕間就有了自己的營盤,就成了主。

圍在城裡的軍隊就心慌了,為了不餓死,就不得不主動突圍,來到溝邊攻打湘軍,而不是站在城頭上等待,就從主變成了客。

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極為高明的戰略,清王朝正是在這個戰略指導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曾國藩一生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涓滴積累,水滴石穿,一步一個腳印,這也是曾國藩一生成功秘訣。

「職場」中不走捷徑

張頌文高葉憑藉《狂飆》里出色的演繹,狠狠地火了一把。但在走紅之前,他們曾經歷過一段漫長的煎熬。

張頌文說:「我第一年就被否定了360次,三年間大概見了七八百個劇組,被七八百個劇組否定了我。」

但張頌文並沒有因為被否定而消沉,而是堅持練習普通話,觀察人生百態,把所見所聞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他安慰自己,幸運的人會等到春暖花開的那天,自己熱愛的事情,一定是要堅持到底。

高葉說:「大三大四的時候,有很多同學已經出去拍戲了,我當時就沒有戲拍,其實我那麼長的時間,很難熬。」

但高葉並沒有被焦慮壓垮,而是把所有難熬的時間用來和自己相處,用來看書、看電影、健身、學習。高葉對待表演非常敬業,再小的機會也會很珍惜。

她說:「你在職場摸過的每一次魚,到頭來一定會扎你的手。」

正是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走捷徑的磨礪,讓他們積累了寶貴的表演經驗,最終在《狂飆》里成就了彼此。

《納瓦爾寶典》中,他開誠布公的說:「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走捷徑。」

這個社會,從不缺聰明人。但只有聰明人下笨功夫,才會生髮出智慧,做出更有價值的事情。

投機取巧,只是人生路上的下下策,或許能得一時榮光,但無法保證一生的幸福。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從今天開始,遠離那些熱鬧,認準一個目標,不必羨慕別人的花團錦簇,不被各種所謂的風口所左右,踏踏實實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