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變革會讓哪些掃地機械人脫穎而出?掃地機械人熱門型號推薦

縱觀掃地機械人行業近幾年的發展,頗有點看大戲的感覺,你方唱吧我登場,各品牌交替前行,各種新技術也次第出現。這其實是個好事情,有多個品牌在互相較勁角力,才會讓行業整體前行,而不是原地踏步。同時因為存在競爭,定價也會有所克制,對消費者也大有裨益。

掃地機械人的新技術解讀:

先對最近2年出現的幾項新技術、新功能做個統一闡述,理解和弄懂這些功能,有助於更好的認知具體的產品,選購不跳坑。

① 自動洗拖布: 最早的掃地機械人只有干掃吸塵的功能,應消費者的需求,後來的掃地機械人研發疊加了拖地的功能。而有了拖布自然要面對清洗的問題,剛開始也只能手工清洗,在去年出現了個別型號的掃地機械人,通過基站支持,實現拖布的自動清潔。

可以認定,凡是率先加入這一功能的機械人品牌,無疑都是行業里的優秀種子選手,屬於第一梯隊的力量。 在支持拖布自清潔的產品里,石頭G10開創的清洗模式最為突出,它是給基站里加入了一個可左右往複運動的支架,支架上又嵌入一顆高速自轉的滾刷,邊移動邊刷洗,任意位置都能清潔到位。這個清洗的過程,是拖布不動而刷子運動,模擬人手拿起刷子刷拖布的動作,只不過拿起刷子的人是"閃電俠",手速是600下/分鐘。

另外一些自動洗拖布的產品,是在基站里加入一些固定的凸棱凸點,靠拖布自己摩擦擠壓來達到清洗的目的。

這個清洗動作可以想像為狗熊在大樹上蹭背,摩擦物不動,拖布自己動。

相較而言,石頭這種清潔結構更有技術含量,清潔效果也更有保障。

② 自動集塵:

掃地機械人都內置有塵盒,但受到機械人體積的限制,塵盒的容量都不會太大,通常也就兩三百毫升左右,需要頻繁的清理。這個清理的過程需要直接動手,容易揚塵,誘發鼻腔的不舒服。

有部分掃地機械人的型號加入了自動集塵的功能,將塵盒裡的灰塵轉移到一個更大的塵袋中進行臨時中轉存儲,實現長時間不用倒灰的目的。同時這種塵袋的設計,不容易揚塵,清潔的時候不需要接觸污垢,既乾淨又方便。如下圖,是石頭G10S Pro的塵袋結構。

③ 自動烘乾: 如果拖布長時間保持濕潤狀態,是比較容易滋生細菌的。部分高級別的掃地機械人加入了烘乾功能,能夠讓拖布快速地乾燥。

其中一部分型號是使用常溫風吹乾,另一部分是使用高溫風烘乾。常溫風相對慢一些,但結構簡單穩定;高溫風會快一些,但肯定價格會高,同時如果處理不當,會有積熱自燃的風險。

④ 自動上下水: 通過管道連接機械人,實現清水自動注入和污水自動排出,進一步實現懶人自由。這種連接方式對環境的要求有一些限制,如果不是提前在裝修時預埋的管道,走明管鋪設其實最重要的是考慮美觀度方面的問題。 目前擁有這樣功能的產品不多,屈指可數,我知道的,就石頭G10S Pro和雲鯨J2,通過加裝自動上下水模塊來實現,且都屬於選裝、非標配。

⑤ 3D結構光: 傳統LDS測距方式,更適合開闊空間使用,在狹窄區域、障礙物多的區域,因為信號多次反射,很容易造成距離誤判,方向亂撞。對於3D結構光這項技術的理解,可能叫做「雙目視覺」更到位。這就有點類似於,我們閉上一隻眼,用單眼看世界,雖然也能看到景象,但對距離的判斷就會不那麼敏感,空間感明顯降低。而用雙眼看,就能精準的判斷被觀察物體的距離和立體形狀。3D結構光就是在機械人上加入雙目模塊,通過兩路傳感信號來測繪前方物體的形狀和距離,實現精準避障。

⑥ AI避障: 基於3D結構光來實現,根據測繪到的障礙物形體輪廓數據來計算物體特徵,與模型庫比對,判斷出該物體可能是鞋子、桌椅、沙發、數據線等等,做出對應的避障策略。 有了這樣的預判,就不容易損毀無意中跌落在地面的有用物品。下圖是石頭G10S Pro在某次清潔任務中識別到的場景,對各種障礙物類型都做了精準識別,並在地圖中用不同的圖標圖案做出了標註。

關於AI避障,其實不少產品都會宣稱自己擁有,但實測中就會發現還是存在高下之分的,分享幾段不同型號的機械人遇到數據線的視頻,還真是"不能單看廣告,還要看看療效"。 石頭G10S Pro遇到數據線會拐彎、避讓、小心翼翼靠近。

科沃斯X1和追覓W10 Pro卻都有拖拽數據線的情況。

⑦ 攝像頭功能: 在掃地機中加入攝像頭,除了用於圖像識別輔助導航定位,還能實現遠程通話,監控房間,觀察家裡的寵物或者兒童的活動動態。 下圖是石頭G10S Pro的攝像頭界面,可以像遙控車那樣控制走向,還能把視頻錄製下來,解鎖超低角度的趣味視頻拍攝功能。

⑧ 自動殺菌: 通常是使用銀離子殺菌。銀離子已經是被各大行業明證過的,殺菌效果不錯的化學手段。在一些高端機型中會有加入。 在目前的掃地機械人行業里,有幾個品牌屬於相對靠前的頭部品牌,各自都有不少擁簇的粉絲。我篩選到各家截止目前最為頂配的產品,以King對King,看下各款產品的功能配置如何。

表格是一個總覽,便於快速決策。後面內容再對每一款產品補充一點詳細的擴展說明,建立更加立體的認知。

第一款:石頭掃地機械人G10S Pro

擁有非常完善的功能,幾乎上述內容都包括:自動洗拖布、自動集塵、3D結構光、AI避障、攝像頭、銀離子殺菌都是標配,然後還能通過選裝配件實現自動烘乾和自動上下水。

石頭G10S Pro產品有幾個獨特的模塊,這也是石頭科技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拳頭技術。 特性1:聲波震動平板拖布。高速震動擦地,擦地頻率高達3000次/分鐘。同時具有智慧升降邏輯。

特性2:浮動全硅膠主刷,無刷毛結構,利用阿基米德螺旋曲線的原理打造的表面形態,不易纏繞頭髮。吸風口處吸力巨大,足有5100Pa。

特性3:2.5L大容量集塵袋,60天倒灰一次。

特性4:自動洗拖布的滾刷結構,不但能將拖布洗乾淨,也能將基站自身洗乾淨。

特性5:支持3D地圖、Matrix地圖。導航避障絲滑,精準識別障礙物,夜間還有補光燈亮起。

特性6:攝像頭通話。支持四維方向鍵遙控行走,實現可視化定點清掃。

第二款:科沃斯掃地機械人X1 Turbo


這款掃地機械人具備的功能:自動補水、自動洗拖布、通過選配件支持銀離子殺菌和冷風風乾。如果是同系的OMNI款,則另外還支持自動集塵。

科沃斯的拖布為雙圓盤形態,擦地頻率為180轉/分鐘。主刷為膠毛一體結構。這兩種結構在掃地機械人行業比較普遍,目前看只有石頭科技另闢蹊徑,拿出了自己的獨特方案。

膠毛刷害怕麻煩纏繞,是必然的。有寵物的家庭會面臨經常清潔的工作。

經過多年的改良,圓盤拖布也算是比較勝任日常的清掃工作。但面對極端頑固型污漬的時候,就會出現力有不逮的情況,擦拭完成之後仍有殘留的印跡。這一方面是因為拖布的擦地頻率不太夠,一方面是圓盤的受力不均導致的,中心強,邊緣弱,會存在部分清潔弱區。看動圖能發現清潔完成後的殘印。

科沃斯X1使用的避障規劃方式是自家新研發的AIVI 3D技術,本質看是視覺識別(攝像頭)和物理探測(激光雷達)的融合。支持3D地圖模式,對家居擺放情況一目了然,觀察和控制清潔動作更方便。內置有攝像頭,能夠遠程通話,以及監控室內情況。

科沃斯X1支持口令方式呼叫,是它的一個功能優勢,有一定的加分屬性。

第三款:追覓掃地機械人W10 Pro

追覓W10 Pro的產品結構和科沃斯X1是比較相似的,圓盤拖布和膠毛一體刷。

在機身也有攝像頭,但在目前僅作為避障輔助,尚未開通視頻查看和通話功能,有待今年年底OTA升級開放。

追覓使用的是3D Tof傳感器+AI視覺來綜合避障。在開闊空間表現尚可,遇到狹窄空間就有些吃力了,容易出現亂撞情況。 追覓W10 Pro一個比較明顯的特色是機身設計為D型,存在2個直角,這樣遇到牆角的時候很容易就位。

它的吸力為4000Pa,相比科沃斯和石頭來說,都略低一點,在實際清潔中會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追覓W10 Pro也支持語音交互,但不像科沃斯X1那樣是內置,而是通過小愛同學來擴展。追覓品牌也是小米生態鏈的成員之一,有這項功能一點也不意外。

第四款:雲鯨掃地機械人J2

雲鯨J2支持的功能:掃地拖地獨立執行,自動洗拖布,45℃烘乾,通過選裝套件實現自動上下水。 這一款在我本意是不願意拿來做評測的,有點明顯墊底的感覺。

雲鯨確實也有不少粉絲,但不爭的事實是它的升級迭代太慢了,這才是他家的第二代產品,實戰經驗明顯不足。 避障還在使用相對傳統的技術,沒有結構光,沒有攝像頭,相對前三個產品來說已經落伍。吸力僅有2500Pa,這個數據也是墊底的。

沒有配備主滾刷模塊,吸風口就是單純的吸風口。 從個人看法上,最不能接受的是掃地拖地分為兩個獨立模塊,必須手工切換才能完成作業,等於掃一次,拖一次,時間加倍不說,還必須要有人中途介入,對於"懶人"來說就明顯不兼容。

但云鯨J2首家推出了自動上下水模塊,也算是為行業做出了思維上的啟迪。這一點還是要誇讚的。 再者,雲鯨的雙盤拖布不是標準圓形,改為三角結構,加強了雙盤中間的擦地力度,這一點,各大使用圓盤拖布的廠家應該做借鑒。

總體來說,這四款各大品牌的最強機橫向比對,石頭G10S Pro會更加突出,各方面性能均衡,有自己的獨特思維植入。雙圓盤拖布的機器里,科沃斯X1以絕對優勢領先,追覓W10 Pro次之。而雲鯨J2雖然有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但放在這個時間點來看,還需要趕緊推出具備結構光和攝像頭的產品,才不會被越甩越遠。